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幻产业营收增10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幻产业营收增10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Netflix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Netflix和Youtube的区别是什么?
原本我以为奈飞只是一个租光盘的公司,后来发现他也只是一个制作视频,在线上卖会员的公司,就像现在学它的爱奇艺一样。
不过今天我才发现,人家是2017年福布斯最具创新力排行榜的第五位,财富2018年最值得赞赏公司排行榜的第11位。
奈飞已经不再是我眼中单纯的那个创业公司了,而是一个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了。
在Netflix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它的收入是 32.9 亿美元,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32.8亿美元,同时美国订阅用户增加 198 万,海外用户增加 636 万,共833万用户的增长也是历史新高。
尤其是海外用户的猛增,说明奈飞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国内这些互联网公司鼓吹者人工智能,或者是打着共享概念互相乱战的时候,阿里、腾讯、滴滴、美团、摩拜、ofo是不是应该学学人家,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专业做好,而不是随便切入别人的地盘,互相打的不可开交。结果在海外的布局,真的成功了吗?
这是奈飞给国内公司的一个响亮的耳光,清醒一下吧,冷静思考一下吧。
百度All in 了一年的人工智能了,市值也只涨了不到300亿美元,刚刚881亿美元。
奈飞过去一年中,股价上涨了70%还多。
一个是专注,一个是海外推广,再有一个就是对于付费用户的把握——奈飞在去年10月份还进行了一次涨价,结果用户的反馈反而不降反升,这说明什么?说明奈飞提供的产品服务深受用户的喜欢。
再看看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呢?
共享单车泛滥了,到了冬天没人骑;搜索引擎忙着变现,招人骂;搞个生态化反,最后成了烂尾;好好的区块链,也成了割韭菜的工具……
奈飞今天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
改好好反思一下了。
1,自制剧实力的根本不同
准确的说,Netflix已经从一家传统的在线视频观看公司,转型为一家自制剧公司,旗下的《纸牌屋》《女子监狱》《马男波杰克》《毒枭》等等都是鼎鼎大名的美剧。
用其首席内容官(chief content officer, CCO) Ted Sarandos的一句话,就在于看是“Netflix变成HBO更快,还是HBO 变成Netflix更快。”
也就是说,Netflix的定位不仅仅是在线视频播放平台,更是一家自制剧公司。
而Youtube一直都是以用户UGC内容为主,并没有精良的自制剧,而在2016年2月份上线了《A trip to UnicornIsland》、《Dance Camp》、《Lazer Team》和《Scare PewDiePie》这四部自制剧之后,就再也没有声音,有点半吊子的感觉。而国内也从来没有听说过Youtube的网剧
2,收费模式的不同
Netflix众所周知是会员收费,现在高达12美元一个月,也就是相当于人民币70多元非常的贵,而且动不动还涨价,但是却依然有忠实用户买单,股价水涨船高。
而Youtube也推出过收费服务Youtube RED,是9.9美元,但是最大的特色功能是去除广告,而不是自制剧,所以开通的人寥寥。
3,未来趋势的不同
Netflix主打自制剧,只要做好内容,就一定会有用户,所以Netflix未来一定会是一家影视公司,内容就是王道。
而Youtube过于草根性,并且由于Facebook和Twitter的视频布局,加上他们都有着完整的UGC闭环,Youtube正在受到冲击。
几个区别吧,如下:
第一,单点和全面
Netflix 上面的内容,主要是电影和电视剧,Youtube 则是一个大杂烩,啥视频都有,包括歌手演唱会、科技大佬的知识分享、公司宣传片等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电视剧或者电影的预告片。
第二,Netflix 买断和用户上传
Netflix 上面的电影,内容大部分都是 Netflix 花巨资买断电影版权而在自己平台上提供的,但是 Youtube 上的内容,则绝大部分都是由用户上传。
第三,付费观看和所有人都能看
Netflix 只有会员才能看它上面的电影,也就是说要看的人,必须先注册,然后每个人每个月支付 9.9 美金,但是 Youtube 上面的东西,则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甚至你不要注册也行,同时你也不需要缴费。
因此 YouTube 的商业模式是:获得用户上传的免费内容,这样也能让它形成内容规模,因为它产生内容的成本很低,然后,Youtube 就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海量流量,然后 Youtube 向广告商出售这些流量,也就是说:YouTube 让广告商掏钱买广告位,但是 Netflix 的商业模式,则是靠分发自己购买获得许可的内容,来向会员出售月观影服务。
这里也体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任何时候,当用户免费使用网站时,用户就不是顾客,而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 Netflix 也生产原创内容,因为如果只是购买别人电影的版权的话,不仅版权费很贵,而且对方也可能年年都要涨价,会相当被动,但是如果自己有原创内容,它就可以从上游把握,更好地控制产业链,Netflix 的原创电影,第一个系列就成就不俗,是著名的《纸牌屋》。为更好地控制产业链,这几年,其实 Netflix 投入在原创电影上的资金一直在涨。
了解更多硅谷前沿深度讯息请看 硅发布 微信公众号。
Netflix的净现金流往往为夸张的负值,但市场中鲜有人不看好它,令其市盈率往往高地惊人。
2017年对于Netflix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Netflix在一些质疑声中,证实了其模式的长期可行性,同时,其海外战略也已基本夯实,内容制作本地化的特征也进一步明确。
优质内容在用户留存上继续发力
Netflix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极其简单:收取用户的订阅费。因而Netflix的收入规模,完全取决于平台上用户的数量。实际上,Netflix的全部心思,也都用在如何增加用户以及留住用户上。
因为从事的是内容产业,因而Netflix想要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的唯一手段就是依靠吸引人的内容,我们在Netflix平台上能够发现海量的内容,其中尽管有大量的第三方授权内容,但Netflix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构筑起其在行业中的护城河,则是其自主生产的优质原创内容。《纸牌屋》,一炮走红,奠定了Netflix在内容生产领域定位于高端、优质的特质。目前市场对Netflix极为看好,预期市盈率已经接近100倍。
国际化运作 拓展海外市场
海外规模不断扩大,Netflix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新增的830万用户中,636万来自于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从2010年开始国际化以来,直到2017年才实现全年的国际市场运营利润为正,此前的7年时间,Netflix的国际化一直在稳步推进,从加拿大开始,先进入南美,再到欧洲,最终进入亚洲,并在2016年的消费电子展上宣布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市场的服务。
(Netflix国际化扩张路线图)
扩张之路上亦有隐忧:第三方内容的变数与债务高企
Netflix的最大优势,实际上也是其软肋所在,一旦笼络用户的优质内容不再,Netflix将无法享受到正向循环,因而在Netflix平台上不断出现新的优质内容,是Netflix模式能继续成功下去的关键。
财报显示,Netflix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8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700万美元相比增长178%;2017年,其累计净收入达到了5.6亿美元,与2016年的 1.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9%——晋升“千亿市值俱乐部”,是市场给Netflix接连交出远超市场预期的财报成绩的奖励。
第四季度,Netflix美国新增会员用户人数为200万人,而国际新增用户人数达到了636万人,超出此前预计的50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去年截至第四季度末,Netflix的全球付费用户总数已达到1.1064亿人,全年累计增长2378万人。
对于Netflix来说,每个季度的新增订阅用户是至关重要的数据。由于Netflix该季度在海外订阅用户上的高速增长尤其明显,在上个季度海外用户超过美国本土用户之后,Netflix的海外扩张速度或将进一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应了美国互联网电影电视的全球性输出。
同时,Netflix也在海外努力挖掘优质IP内容,去年Netflix先后从中国买下《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网剧的播放权;Netflix在海外扩张上则采用了本土化策略:与当地的制片方、版权方合作来实现内容落地,例如Netflix在日本的扩张就是通过版权采购来实现,先后买下《恶魔城》《圣斗士星矢》等知名动漫IP,然后将由Netflix主导重制版,《Knights of the Zodiac:圣斗士星矢》将于2019年正式由Netflix独家放送。
《Knights of the Zodiac:圣斗士星矢》
海外扩张所带来的另一大收益是培养了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Netflix依靠本身强大的现金流优势,支撑起庞大内容采购和制作,动不动就高达上亿美元的制作费用,然后进行全球渠道分发,Netflix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抬高了整个内容制作的门槛,一些投资额不大的制作内容在Netflix面前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言。
Netflix被低估的武器:推送算法
除了内容版权优势,在技术层面,鲜为提及的Netflix推送算法,其实是一直被低估的。
2013年,曾经靠《纸牌屋》一炮打响的大数据噱头如今被很多人用作营销的经典案例,但实际上,其推送算法技术至今在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 )当中依然处于领先位置,早在2006年,Netflix就设立了名为“Netflix Prize”的激励方式来不断升级内容评估、算法推送机制。
而作为Netflix的付费用户,从真实体验来看,“这种无广告的付费模式,用过之后就很难放弃。”
精品内容可以留住用户,而不断地更新推送算法,让Netflix的用户留存率得以提高。此外,技术的支持也能让Netflix更好地评估一个项目盈利情况,利用技术来预判项目盈亏平衡点,正如首席内容官泰德·桑德斯说说的那样,“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户增长和内容投资增长实现步调一致。”
为什么R星就算是放弃的销量也不会将《荒野大镖客:救赎2》推入PC端?
此言差矣,很多游戏之前无比硬气的说平台独占游戏,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也陆续跳槽PC端了。
前有《怪物猎人》系列、《如龙》系列、《讨鬼传》系列、《最终幻想》全家无一都是独占,结果现在全部真香警告,争先恐后的投入了Steam的怀抱;后有Quantic Dream宣布,《底特律:变人》、《暴雨》、《超凡双生》将登陆PC平台,并通过Epic游戏商店发行。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游戏并了解游戏。相比家用机平台的局限性,PC的性能与发展超过主机性能太多,随着steam等各种PC端的游戏销售平台慢慢的壮大,用PC玩游戏的人数也急剧上升,所以为啥近几年各种独占游戏一个个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各种移植?我估摸着也是看咱们亚洲市场家大业大,付费玩家比例逐年攀升,也想赶紧抢占市场,匀一匀这份大蛋糕。毕竟,只吃一口就可以肥个几年,换谁不乐意啊?
但之所以目前还迟迟没有移植消息,首先在于主机平台的特性所致。目前索尼的PS、任天堂的NS与微软的XBOX之所以还在分庭抗礼,究其根本就是独占游戏所致。我们经常能在各种社交平台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为了XXX而买XXX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为什么如今XBOX的声势似乎没有另外两家浩大?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独占的内容太少。试想一下,如果索尼没有《战神》与《神秘海域》、任天堂没有《塞尔达》和《马里奥》,那么无论是在热度上还是在宣传上都会吃上不小的亏,以游戏的口碑推动机器销量的例子在历史上也并不是不存在。所以说,移植与否估计还有厂商与平台之间的博弈在里面。
久久不移植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独占游戏的厂商只为了该机器的机能作了适配。在无法预知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前提下,大型游戏更不会费时费力去作其他平台的适配了。万一技术失误砸了自己的招牌那就得不偿失。不过以R星的尿性来说,《GTA5》在Steam上玩的这么嗨,估计大表哥2的移植也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所以题主问的问题本质上就有问题,R星并没有确定的消息称不会将《荒野大镖客2》推入PC端。照我看来,短时间不可能出,主机版发售几年以后就不好说了,应该只是早晚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幻产业营收增10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幻产业营收增10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