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俄战机空中交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美俄战机空中交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斗机藏在客机的肚子下方保持匀速,雷达能发现吗?
战斗机的客机下方10米以内的距离内,与客机保持同等速度进行伴飞,能够轻而易举的欺骗所有国家的空管系统。
但是,客机航班航线飞行高度与飞行速度都是确定的,也就是说,战机想要离开的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
加力跑路,导弹马上就到,继续跟着,空军发现异象一般情况下会派战机抵近目视侦查。照样玩完。
而且,战机在空战中并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够取得胜利的,就算再怎么精简,双机编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架客机下面塞俩战斗机?一个已经很艰难了,因为大型客机体型很大,其乱流也是非常剧烈的,一架飞机,尚可凭借机动性应对(出问题就是死)
两个?空间瞬间减少2/3(两架战斗机之间也要留安全荣誉)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风险委实是有点大,但是两架战斗机各跟一架客机?两架飞机,同时同航线,同速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的是赶紧把值班是空管员关起来....。
而且袭击之后怎么跑?(值得被专程轰炸的目标,被炸后,清空空管区
这种操作最适合的就是对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然后绝对是捅了马蜂窝。
所以,这种孤胆英雄单机渗透的操作除了看起来很帅以外,并不值得选择(炸叙利亚炸伊朗除外)
从理论上来说,战斗机隐藏在客机的下面,的确可以大大提升战斗机的隐蔽性,并且有可能躲过对方雷达的侦测。但是从二战结束至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战斗机躲藏在客机下面,绕过雷达监测偷袭敌人的战绩。各国之所以不采用客机掩护战斗机的方法作战,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
第一点原因这种策略并不长久,战斗机隐藏在客机的下面,充其量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对方就开始有防备,第三次的时候,就会给客机带来灭顶之灾。战斗机想要通过隐藏在客机下面攻击,肯定要选择本国的客机打掩护。,而选择自家的客机作为战斗机的掩护,势必会给客机带来一定的危险。敌方在了解到这一策略后,难免会对所有误闯空域的客机进行袭击,到时候发动攻击的国家,必然得不偿失。而且国际社会也会对发动这类袭击的国家的客机进行抵制,该国的航空公司的客机想要再飞到其他国家的领空航行,就比较困难了。
第二点是这种策略会造成平民无辜的伤亡,每一架客机上都有不同国家的乘客,如果在空战的过程中的客机被击落的话,那么使用该计谋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会四面楚歌。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要比一百架客机更加重要,一旦失去了国际社会支持,战争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各国为了保持自身的国际形象,宁可多损失战斗机,也不会出此下策。
第三点是客机都有固定的航线和飞行时间,战斗机想要跟随客机飞行,就必须要遵守这些航线和飞行时间。假如客机不遵守航线飞行,肯定会被敌人发现,这场偷袭也会以失败告终。况且战斗机都是编队作战,一架客机无法掩护一个战斗机编队共同飞行。正是由于这三种缺陷,这种计谋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使用过。随着战斗机隐身技术的提升,雷达的探测手段增强,未来这种计策也很难出现。
虽然战斗机不会藏在客机的下面进行偷袭,但是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战斗机以密集编队航行,伪装成客机的实战记录。雷达探测目标的时候,主要看的是目标的反射频率大小,战斗机如果形成密集编队的话,就会在雷达上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点,对方很有可能会把这个点当做客机,最终丧失最佳的防守时间。
这个是不容易被发现的,电影《空中决战》中就有这样一幕,以色列还在现实中将这一幕复原:
在18年的圣诞节当天以色列对大马士革发动空袭,以色列空军在对大马士革进行轰炸的时候,利用了两架民航客机作为掩护。成功的骗过了雷达,抵达任务地点。
而且1981的六月份,以色列发动了代号为“巴比伦”的行动,以色列出动了六架F15战斗机和八架F16战斗机,长途奔袭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在经过约旦和沙特边境的时候,以色列的军机编队组成了一个非常密集的编队。而按照当时的雷达水平而言,根本识别不出这到底是一架民航客机,还是一个编队的战斗机。而且,以色列之前早就摸清楚了这附近的民航客机的飞行航线。所以,无论是沙特的空管员还是约旦的空管员,都没有对这件事太过上心。最终,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军机千里奔袭打击了伊拉克腹地的核反应堆,直接断送了伊拉克的核武器研发前途。
战斗机藏在客机底下和海上潜艇躲在大货轮底下是一样概念,通过依附于更大体积装备身旁,达到隐身的效果。正常出现这种情节,两者相距可能就在十多米之内,雷达以及声呐探测都会误认为是更大的家伙才是正主。
这里有两个案例可供参考,一个是直实版1981年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另一个是电影《空中决战》中幻影战斗机依附于客机底部的场景。
一、1981年6月17日,由8架F-16战斗机和6架F-15战斗机组成的机群,奔袭1600公里摧毁伊位克枋设施。途中要穿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领空,因此,以色列战机采用超低空飞行+超密集编队应对两国雷达。被两国雷达发现后,以民航班机的理由解释过关,足以体现密集编队确实有模拟民航客机的作用。
二、电影《空中决战》的战影,一战幻影战机躲在大客机底部,准备在阅兵式上制造混乱。雷达同样追踪不到,因为巨大的客机完全挡住了幻影,最后由空中战斗机飞行员目视发现。
所以说,飞机是死的人是活的,各种战术都在具体操作中得到应用。海空军战术中密集编队在各国其实都在大量应用,只不过完全依附于大型客机可能只是在特种作战中才能实现。真的开战,空中估计没几场客机可以用于掩护。
先说结论:以现有的技术来说恐怕不能,除非探测雷达和战斗机客机的距离已经相当近,但此时用眼睛也能发现。
雷达有一个概念叫角分辨率。如果两个目标的距离太近在雷达看来,方位角的差别已经小于角分辨率,这时候就不能区分两个目标。也就是说雷达对角度的分辨能力其实是有极限的,并不是说任意小的角度差别都能分辨出来。拥有不同角度分辨率的雷达,同样距离上对目标的区分能力也不同,比如下图两种雷达,一个分辨角是10度,一个是1度,那么在同样距离,第一个雷达无法区分出两个目标,在雷达屏幕上只有一个粗大的亮点;第二个雷达则可以分辨出两个目标,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两个亮点。
瑞丽判据和距离分辨率公式
角分辨率是光学和雷达学科的重要指标,可以表达为:ρ=1.22λ/D; 其中λ为波长,D为孔径。这个公式也被称为瑞丽判据。在雷达中,D指的是雷达的孔径,即天线直径。所以可以知道雷达天线直径越大,其角分辨率越高;波长越短,角分辨率也越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出两个等同大小目标的最小分辨距离,称为SA。这个定义是这样的,定义两个同样大小目标处于在距离雷达R距离上的半功率点(也称-3dB点)时,两个目标的距离称为SA;雷达要想清楚区分两个目标,那么至少要让二者距离大于等于SA。公式为:
其中R为雷达和两个半功率点上目标的距离,Θ为2个半功率点之间的夹角。
下面说回到问题本身。当战斗机躲在客机肚子下面的时候,其实二者距离是相当近的。这个时候地面警戒雷达其实很难发现。因为地面警戒雷达一般都是米波段的,波长很长,分辨率非常低。
对于战斗机而言,虽然波长小,但是雷达孔径不足,分辨率同样不高。所以确实很难区分出来。
实际上利用雷达分辨率不足来进行欺骗的例子确实是有的,以色列和我国的空军都这么玩过。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如何利用雷达的分辨率不足进行欺骗
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行动,那就是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的空袭行动。这次空袭,以色列派出了6架F-15和8架F-16战斗机,14架飞机以距离非常密集的编队飞行,速度很慢。当经过约旦和沙特边境时,被沙特发现。然而雷达屏幕上,14架飞机显示出来的仅仅是一个又大又亮的原斑,加上速度很慢,看起来很像一架运输机。此时以色列用流利的阿拉伯语通过应答机向沙特回话,声称自己是约旦空军,正在进行例行训练。就这样骗过了沙特。就这样14架战斗机组成的机群穿过三个国家领空,最终顺利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设施,堪称一大经典战例。
以色列14架飞机编队示意图
空天猎原型
再说一个我国的。我国的空军2架歼11B曾经在东海上空狠狠教训过一把某国空自的F-15J,这事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不过这个战例非常经典,以至于在电影《空天猎》里完整还原了出来。当时歼11B在我国防空识别区巡逻,结果遭到某国空自派出的2架F-15J一上来就咬尾。要知道这可以算充满敌意的行为;而且还开启了STT模式,也就是Single Target Tracking,这是格斗过程中发射导弹前的一种锁定模式,此时所有雷达波全部集中在单目标上,以防止目标因大过载机动而丢失。此时我们的歼11B双机编队用了非常聪明的一招,那就是向上飞去,钻进了云层,然后双机编队距离缩小,超过了F-15J的雷达分辨率。此时在空自的F-15J眼里,雷达屏幕上只剩下了一个目标。歼11B编队继续上飞,然后在F-15J雷达盲区迅速分离,一架继续被F-15J咬尾,另一架则趁机绕到了两架F-15J后面,然后开启火控雷达,将2架F-15J锁定。某国空自飞行员瞬间就懵了,直接抛掉副油箱,放出热焰弹屁滚尿流地跑了。
空天猎中我国的歼11B和某国空自F-15J
以下是笔者绘制的简要的对抗经过:
1:
2:
3:
4: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俄战机空中交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俄战机空中交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