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人的餐桌变迁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人的餐桌变迁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何变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饮食文化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中餐馆,说明世人已经接受并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我们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就从秦朝开始说起(之前罕有相关记载),那时的人们就开始以粮食为主食,肉和蔬菜瓜果当辅食,也就是中国人延用至今的饮食结构。那为什么是这个结构而不是其他,这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虽然饮食结构延续至今,但当时条件跟现在有着天壤之别。那时人靠天吃饭,产量低的可怜,稻谷也不像现在精加工,有些带壳的更是难以下咽,所以人们只能和菜肉一起才吃得下去,从而开始了今天的这种饮食文化。
当然这在当时也是富人阶级的吃法,那时的人每天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可能也是跟粮食不足有关吧。穷人更凄惨根本吃不起肉,没有武器狩猎也难,而且当时的牛是用来耕地不让吃,这个有点类似今天的印度,法律规定不准吃。菜基本都是清水煮,因为铁珍贵不会有今天的炒锅炸锅之类,所以那时候的饮食很是单调。肉基本是烤或者煮,那个时候确实就有烤乳猪烤全羊了,只是即便富人也只能吃到很少的肉。
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朝换代又出现很多盛世,物资不再匮乏,也逐渐丰盛了人们的餐桌。由于受人文地理等因素影响,从唐朝开始南北饮食种类出现不同特色,清朝时期已经归类为四大菜系,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虽然今天也没有衰退,但有很多手艺已经失传。期间人们也开始用食物纪念先人或节日,比如端午吃粽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中秋佳节吃月饼。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饮食种类如何繁多,中国民间最主要饮食结构始终没有改变,包括元朝时期民间依然是同样的饮食方式。
今天我们引进西方饮食的同时也把中国饮食文化传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看来人们在“吃”的角度上还是可以相互接纳高度融合的😄。
明清以前占据中华餐桌的也是牛羊肉为主,猪肉是如何后来居上的?
从周朝开始,一直到五代以前,国家中心一直在北方,而历朝历代的都城都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地方。
首都人民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全国人民的偏好。
在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隋朝、唐朝,不管经济中心,还是政治中心,亦或是军事中心,都在长安洛阳那一块中原腹地,靠近草原,所以主要以牛羊肉为主,甚至有些时候可以吃到马肉、鹿肉。
但是从北宋开始起,开始出现变化。
宋朝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开始还不明显,但是由于宋朝远离草原,宋朝的牛肉、马肉、鹿肉、羊肉明显减少,而古代很多高门大族或富贵人家都是以牛羊肉为尊,不吃“贱肉”(一般指的是猪肉、鸡鸭肉)。
有个事例证明了猪肉是贱肉,那就是苏东坡的“东坡肉”,现代人会很奇怪,为什么苏东坡因为被贬官而吃猪肉,主要原因北宋时期看不起猪肉,苏东坡这种名人吃猪肉就是大新闻。
当然这些指的是士大夫阶层或富贵人家。
对于平民大众来说,牛羊肉吃不起了,但是肉类必不可少,就开始盯上“贱肉”,而这些“贱肉”里面以猪肉最为实惠。
但是,此时的猪肉有人吃,吃的人却很少,因为这时候的猪是不阉割的,不仅肉比较臊腥,猪还不容易长胖,没多少肉。
南宋时期,经济中心进一步远离北方,牛羊肉越来越难以供应,而猪阉割技术也有了初步完善,猪肉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而餐桌真正开始以猪肉为主的要算到明朝。
这时候虽然牛羊肉不如宋朝紧张,但是架不住猪肉便宜,而且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改进改善,猪肉味道也越来越好。
便宜实惠、味道不错,使得猪肉大受欢迎。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朱元璋姓朱,所以猪肉在明朝改名为“福肉”,这一下,最后一个阻碍猪肉流行的因素被排除了,没人再敢说猪肉是贱肉了,这映射了朱元璋和明朝皇族。
加上寓意也好,逢年过节,切两斤“福肉”,快快乐乐过个好节假日,欢乐无边。
最终,猪肉在中国彻底取代了牛羊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人的餐桌变迁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人的餐桌变迁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