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海战还是陆战?
原因是李鸿章消极避战,就是不想打,以为不打就可以阻止日本的野心。海上陆上都没做好应战的准备,如每只军舰弹药都装不到基数的一半,最大的炮弹仅有几发。李鸿章在打起来后又故意往败里去打,他明白万一获胜,大清会第一个砍了他的头。败了才能活命,大清还得用他去求和。事实果然如李鸿章的想法演变的,统帅想败,焉得不败?
甲午战争指的是1894年,中国与日本在黄海海域发生的一次海上战争,这次战争这最终结果也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也彻底的打醒了中国人,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却被一个海岛小国,况且以前是自己的番属国而打败,这也是狠狠地打了清朝政府的脸,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必败的战争,因为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是被动的应战。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夜郎自大,政治腐败,当朝统治者只能看到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凭借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自我优势感自娱自乐。殊不知世界的发展已经天翻地覆,已经不再是骑马射箭的时代,早已经听过了,工业革命,而变成了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
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大量应该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进入了个人的口袋,贪腐之风盛行,只顾享乐,享受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国防建设,将国家的安危置之脑后,这样的战争怎么能不办的一败涂地。在当时的日本,由于跟上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各种先进的武器、军舰迅速装备于军队,由于引进了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在道路建设方面,日本于1872年就开通了新桥与横滨之间的铁路,1874年开通了大阪与神户之间的铁路,慢慢的铁路代替了之前人员和货物用船只和马匹承载的交通方式,交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1893年,日本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万多公里,基本形成了铁路交通网,能够将作战所用的物质、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各个战场。
然而反观中国,在据英国首条铁路60多年后的1889年清朝政府才同意正式在全国修筑铁路,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在全国修建的铁路,也就才400多公里,对于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来说,简直是少的可怜,实际上也没法用于军事用途,在战争中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当年在日军登陆的时候,由于沿岸海滩水浅,大型的船只不能靠近。日军的军队和物资只能是通过气艇和舢板进行转运,整整转运了15天。然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清政府竟然组织不起一只防御的部队。由于要布防各个港口,清政府的部队过于分散,没有先进的铁路交通网,单单靠两条腿进行行军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时直隶、奉天形势危急无兵可调,从南方调来的大批部队,只能是依靠两条腿进行行军,赶赴威海。然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如果从山海关出发的话,到达沈阳得需要19天的时间,那么等赶到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如果从南方的徐州,淮安等地过来的话,用的时间更长。在那个兵贵神速的年代,这样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打不了什么胜仗的。
如果在当时中国的铁路交通网发达的话,从山海关进行调兵不足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日军进行突袭,势必会造成日军的惨重损失。就这样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使清政府苦心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辆的重要军事基地陷于敌手。空有数十万的陆军,却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到前线进行支援,海军又没有像样的作战舰艇进行应战,可见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地。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由东学道领袖全琫准领导的农民起义(史称东学党之乱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复杂,战争的失败其实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当时日本刚刚经过明治维新,国力正在上升期,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齐,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空前强大,能够凝聚和充分调动举国上下的力量。对于对华作战日本策划多年,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满清政府却闭关自守,不屑于看周边国家的变化。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小邦国的阶段,不以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而且清廷内部党派争斗激烈,为了攻讦北洋军事集团,帝党的清流派言官们不惜用夸大事实甚至造谣中伤,栽赃陷害的手段攻击李鸿章及其下属的北洋将领。甲午战争时期,清流派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
一场战争是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外交等多种因素起作用,国家意志是精神支柱和脊梁,也是力量的源泉。即使规模再庞大的军队,如果将士没有发自内心地作战,也很难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具备上下一心的精神意志,即使武器装备上稍有欠缺,也同样有机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当时的清朝,上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意识,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无法团结一致来迎战、保卫国家,导致最终战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