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巨贪家中近万亿现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巨贪家中近万亿现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和珅与同为大清亿万富豪的伍秉鉴来往密切,那和珅是大清第一官商吗?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椅沙发)
要问清朝最有钱的人是谁?我们肯定都会说是和珅。
没错,的确是和珅。据说和珅的身价超过4000亿。目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和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中,中国大陆首富王健林都超过前华人首富李嘉诚,成大中华区首富。福布斯说王健林目前的财富是313亿美元,胡润说是2150亿。但不管怎么说,和珅的财富都是王健林的两倍。
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的,还有各种其它的,比如清朝翡翠翎管就价值500万,而和珅有865个。
所以说和珅这个大贪官的财产无法估计。但和珅并非清朝首富,清朝真正首富是伍秉鉴。而且此人是被世界认可的,他被称之为“世界首富”。不过此人并非身价千亿以上,其实伍秉鉴身价只有2800万两白银。
清朝一两约36.9克,2800万两白银就是1033200000克,按7.3元银价就是7335720000元,也就是73亿。不过现在银价只有3.94,所以说伍秉鉴身价按照今天的货币单位计算只有4070808000,也就是40亿。
40亿根本不算什么,但伍秉鉴的确是当时世界公认的世界首富。据说当时美国最有钱的人只有700万两白银,只是伍秉鉴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个伍秉鉴究竟是什么人?
伍秉鉴就是广州十三行的总商。
伍秉鉴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公元1783年,伍秉鉴的父亲伍国宗成立怡和行,开始对外贸易。公元1801年,32岁的伍秉鉴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 40余年的外贸代理。伍家的事业也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了广州行商的总商。这就要说到历史上无人不知的“广州十三行”。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
从此,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诞生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些行商因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而深受外商欢迎。
到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二十二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广东十三行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
于是这些行商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其实,广州十三行并非只有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豪商巨富,如潘振承、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叶上林等,以至于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在现在看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而伍秉鉴更是十三行中的佼佼者。直到十三行没落,伍秉鉴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深懂中西之道,能够左右逢源,游离于中西之间。
他的怡和行在当时同外商联系最为紧密。据说在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甚至成为英国最大海外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西方人更称他是“世界第一大富翁”。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而且伍秉鉴此人颇有心计,他专门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
所以,伍秉鉴与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坤、刘瑾、宋子文等被入选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一千年世界最富五十人”。
福布斯华人富豪榜
其实,我们发现除了伍秉鉴,其他五个人不是帝王就是官员,唯独伍秉鉴一人是一个纯正的商人。
因此,清朝首富不是和珅,而是伍秉鉴,并且伍秉鉴是世界公认一千年来世界首富。
和珅当年所有的财产放到现在是多少?
和珅作为清代最大的一个贪官,可以说是做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据说,他攒下来的财富是清政府15年的国库收入。
鹤立鸡群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宦官世家。二十岁时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车都尉的爵位。二十二岁时,充任“粘干处侍卫”。
一次随乾隆外出巡猎时,乾隆审阅奏报时,随口诵了一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众人皆不知如何回答,只见和珅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从此得到乾隆的另眼看待,官路一路亨通,做到军机大臣的职位。
敛财有道
他利用职务之便,私吞各地进贡的银两和宝物。甚至皇宫内的宝物他也敢私自偷运出宫变卖。除此之外,他还经营着各种买卖。
为了敛财,他还创建了一种“议罪银”的制度。就是让犯了错的官员用缴纳罚款的方式来代替处分。“议罪银”少则几千两,多则几十万两。
家产巨大
在嘉庆帝查没和珅家时,共计查没:地亩八千余顷、房屋三千余间、当铺75座、银号42座、古玩铺15座、紫檀铁梨库6间、绸缎库4间、玉器库2间、瓷器库2间、洋货库2间、皮张库2间、金元宝100个、银元宝100个、赤金580万两、金碗碟4288件、银碗碟4288件、金镶玉筷子200副、水晶杯120个、碧玉茶碗99个、赤金脸盆43个、金痰盂220个、红宝石663块、玉如意4126支、大东珠60余颗、珍珠手串236串、宝石素珠1010盘、金罗汉18尊、各色首饰2.8万余件。初步估算查抄的资产总值约11亿两白银。然而这11亿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又有多少钱呢?恒古不变的通用货币便是黄金与粮食,我们就以粮食的价格来算,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30元人民币,而11亿两白银就相当于2530亿元人民币。
这还是保守估计,放到现在,他还是全国首富第一名!
所谓和珅贪污合计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纯粹是民间野史,可信度很低。而且贪污了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是什么概念?17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是17万亿,和珅在现在就相当于贪污了255万亿。怕不是全国都不够他一人贪的吧?他又没有银行账号转账,也不能把财产转移到国外,在那个信息落后的年代,先不说有没有那么多钱让他贪,就算他贪得到,北京城就那么大,够他一个人放的吗?
即便是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名为《和珅犯罪全案》的档案中包含一份详尽的《预览抄产单》,也被冯作哲论证过是道光年间的产物,其中很多基本的称呼都错漏百出,比如什么八王爷十一王爷,根本是没接触过皇家生活只听过评书的民间人士才会犯的常识性错误。所以可信度也很低。
所以,尽管史料缺失很多,但是唯一可信的史料只有上谕、参与查抄臣僚的奏折和内务府的折片,而这里面的数字加在一起,总数甚至不会超过4000万两白银,更保守的估计,则指出这个数字也许仅在1000万两上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巨贪家中近万亿现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巨贪家中近万亿现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