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跑腿18万现金送稻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跑腿18万现金送稻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周瑜是一代名将,奠定江东基业。而且文武兼备,善音律。但是,周瑜精于战术,短于战略。伐战只胜一役,他的战略眼光不如孙策。鲁肃有战略眼光,文武兼备,但是,鲁肃军事能力不及周瑜,江东基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吕蒙的军事能力弱于周瑜,比鲁肃略强。但是,他却毫无战略眼光,虽然夺取了荆州之地,但是恶化了东吴和蜀汉的关系,不留回旋余地,政治上太短视,只谋近利。陆逊多谋善断,出将入相,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担任东吴大都督,后世称他们“东吴四大英杰”。从建安初年周瑜跟随孙策起,到赤乌七年陆逊逝世为止,前后长达50余年的时间,东吴就是靠这四位英杰支撑,才能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保有东南。
至于如何评价,可以说周瑜、鲁肃为东吴指明道路,又帮助孙权拥有东吴,实为开国功臣,而周瑜更胜一筹,战略、军事兼有,人称一时瑜亮;而吕蒙可称为统兵大将;陆逊则逐渐成长为宰辅之臣。
一、论人品姿态,周瑜完胜
周瑜长得又高又帅“长壮有姿貌”,是孙策的好友兼合伙人,作为孙策死后的托孤之人,却对孙权极为恭敬。史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为人大度,与《三国演义》里面那个斤斤计较的形象相去甚远。
鲁肃又是周瑜的好友,而且是经周瑜引荐给孙权的,也可见周瑜确实为人坦荡大度。史称“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很大方。敢跟孙权开玩笑,有点爱说大话,孙权曾说鲁肃“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
而吕蒙则是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果敢有胆"。陆逊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有学识。
二、论战略眼光,周瑜、鲁肃胜过吕蒙、陆逊
何为战略眼光,那就是要超出一战、一役、一国、一地,去衡量自己规划未来。在这方面,周瑜、鲁肃更胜吕蒙、陆逊一筹。
周瑜是心怀天下之人,在赤壁之战后,周瑜曾面见孙权,陈述自己关于东吴未来的规划。他提出在曹操新败无暇顾及南方之时,东吴应当积极进取,拿下蜀地、吞并张鲁、与马超交好,同时以襄阳为基地伺机攻伐曹操,以图北方。《三国志》记载“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趶操,北方可图也”。只不过来不及实施,周瑜就在巴丘英年早逝,年仅36岁。
而鲁肃更是在第一次与孙权的对话中,就直接提出了东吴版“隆中对”。他认为汉室大势已去,曹操一时半会也灭不掉,为今之计只有鼎足江东,然后伺机而动,灭黄祖、伐刘表据为己有,然后依托长江天险,称帝称王再图天下。《三国志》记载“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虽然孙权表面上说还是要兴复汉室,但实际上鲁肃的主张基本上成了东吴的基本国策。
三、论军事指挥,周瑜、陆逊最强,吕蒙次之,鲁肃没表现
周瑜实际指挥的赤壁之战,大破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基本上奠定了三分天下的雏形,也奠定了东吴割据江东的坚实基础。
陆逊先是跟随吕蒙夺取荆州,这不算大战。随后的夷陵大战中,用计大败刘备,刘备因此惭愤而死,并用实际才能折服一批老将元勋。随后,在石亭之战大破曹休。陆逊两次大战中体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形同对东吴的再造,毕竟挡住了刘备、也挡住了曹军。
吕蒙没有经历过大战,但是在夺取荆州时,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而至于鲁肃,确实没有太多表现机会。
四、论治国才干,陆逊当仁不让,其他三位没机会
夷陵之战后,吴蜀迫于形势再次交好。石亭之战后,吴魏进入长时间的相持阶段。陆逊开始了他的治国生涯,先是辅佐孙权的太子,最后又被拜为丞相,已经位极人臣。
而周瑜、鲁肃、吕蒙则没有这样相对和平的环境,也没有机会去治理一方或执政一国。
按照孙权自己的说法,周瑜是胆略过人、王佐之才、邈焉难继,鲁肃是决计策意、比方邓禹,吕蒙是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陆逊则是可以继承周瑜之人。
触读历史原创!欢迎关注,欢迎评论!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无疑是出类拔萃的,“雅量高致,逸志不群,胆略兼人”。想当年,佐孙策平定江东五郡。受孙策顾托之重,辅弼孙权,独排众议,力主联合刘备,抗衡曹操,赤壁一战,开拓荊州,威震江表,可惜英年早逝,未尽其才。
鲁肃“思度弘远,好为奇计”,有忠厚长者之称,任上虽未立殊功,但为将令行禁止,胸怀全局,确保孙、刘联盟,功不可没。
吕蒙勇而有谋,谲郝普,擒关羽,策略变化无方,虽说兵不厌诈,但所作所为,未免为后世不齿。毁盟背约,出师无名,虽全据长江之险,几陷东吴于绝境。难怪功成身殁,赏不酬劳。
陆逊夷陵破刘备,石亭败曹休,成名一时,出将入相,功成名立,可谓社稷之臣。可惜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假使周瑜亦享此寿考,其功业不可限量,足于凌驾陆逊、吕蒙之上。吕蒙兵行诡道,胜之不武。是以东吴四大都督,周瑜可谓独占鳌头。
图片来自网络!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才俊之士,他们分别代表着东吴四个不同战略的时期。
一、周瑜
周瑜做都督是东吴的开拓时代。周瑜是在孙策率旧部摆脱袁术的控制,放眼江东,开拓事业的时期投入到孙策麾下的。
周瑜是天下奇才,没有周瑜的孙策犹如燃烧的野火,熊熊烈烈,所过之处,一片灰烬。而有了周瑜,东吴就有了方向,孙策巨大的热量就聚集为一处,化为了熔炉,能够锻造出宏伟的事业。这就是辅弼之臣的重要性,正如没有诸葛亮的刘关张一样,无论怎样的壮丽,始终无法壮大和恒久。
有孙策的折冲攻掠,所向披靡,又有周瑜的巧妙计划,算无遗策,东吴发展得很快,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来,雄立于一方。
孙策之死,对东吴集团是一记重创。对周瑜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挫折。和孙策一样,周瑜的眼光决不局限于江东一隅,他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北拒曹魏,西制刘备,周瑜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开拓的理想,但内外时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实际上,孙权并没有真正的支持过周瑜。
周瑜的英年早逝是东吴的巨大损失,从此后,东吴对魏蜀就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压迫之势。
二、鲁肃
鲁肃做都督是东吴的平衡时代。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是为东吴保留最后一苗燃烧着进取心的火焰。
大家不要以为鲁肃是个只知固守,不知开拓的稳健派。事实上鲁肃是个很有进取心的人,他与孙权曾经讨论过东吴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是“榻上策”,鲁肃早已看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而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其实,鲁肃也并非是亲刘的妥协派,在他主持东吴防务期间,与关羽也是纠纷不断,寸土不让。但鲁肃首先考虑的是大局的平衡,他很清楚,过分地削弱刘备集团,其实对东吴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鲁肃逝去,东吴就再没有战略型的帅才了,东吴彻底失去了进取天下的雄心。
三、吕蒙
吕蒙做都督是东吴的稳固时代。不要看吕蒙奇袭关羽,获得了荆州半地,但从战略出发点上讲,仍然是为了加强江东的防御,而并非是出自于拓展的雄心。
吕蒙趁着关羽北征襄樊,后方防御空虚的机会,“白衣渡江”,奇袭其后,夺取了荆州半部。从一方面看,确实是收获了地盘,消除了刘备集团的威胁。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实际上以后吴蜀两国就再也没有真心实意地合作对敌过。在断绝了蜀汉统一梦想的同时,东吴也彻底放弃了征服天下的雄心。
四、陆逊
陆逊做都督是东吴的整合时代。彝陵之战击败刘备,蜀汉实力大损;夹石之战,曹魏损兵折将,十几年不敢窥视江东。几次战役,展现出陆逊优秀的军事才华。
从两个方面的战场都获得了大胜,东吴的防御战略形势达到了极致,外在威胁的减弱,使孙权能够腾出手来,对内部各方势力进行重新洗牌和整合,外战胜利的结果居然是不断的内斗。
东吴内部的几次政斗,导致东吴实际上的损失甚至超过历次外战。如果说陆逊是个军事天才的话,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完全不够格,比起前辈们来有着巨大的差距。
总结一下东吴的四个都督的特点:
周瑜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智勇双全的帅才,出色的政治高手;鲁肃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器量宏伟的战略家;吕蒙是个出色的将才;陆逊是优秀的帅才,拙劣的政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跑腿18万现金送稻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跑腿18万现金送稻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