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唯一肉眼可见小行星?
水星。与太阳的角距离永远不会超过30º,仅仅能在曙暮光时较为明亮的天空中一瞥它的踪影。
金星。明亮无比(可达-4.7等)可以在日落后(或日出前)几个小时被看见。此时天空黑暗,由于亮度高,它经常被当成UFO。
地球。你的脚下就是地球。
火星。亮度变化较大,-2等(大冲能超过木星)到0等(距离最远)之间变化。
木星。较明亮(-2.5等左右)有时整夜可见。
土星。0等左右。
天王星。观测条件良好时才肉眼可见(5-6等)
灶神星是唯一一个肉眼可见的小行星,它有个反射度较高的表面,使其在黑暗的天空中一眼可见。极少情况下,肉眼可能捕捉到掠过地球的小行星,不过时间极短。2017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记录了内太阳系和外太阳系天体大约745,000个,其中约504,000个信息充足,确定了编号。
灶神星直径约483公里,估计占小行星带天体质量的9%。与此同时,灶神星的表面比许多小行星都要明亮,是地球上唯一肉眼可见的小行星。你可能就会发现我们太阳系中最亮的小行星。 2011年,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宇宙飞船拍摄到了灶神星,...
NASA太阳探测器首次捕捉难以捉摸的小行星轨迹?
派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简称PSP)是美国宇航局最尖端的航天器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始终在收集关于太阳的数据,向人类揭示了外层大气的一些异常现象。不过PSP的科学考察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太阳,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天文学家已经成功使用PSP的专用摄像机拍摄到了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的微弱踪迹,这也是数十年来首次被人类发现。
这张照片是利用PSP上装备的宽视场成像仪(WISPR)拍摄的,它是专门拍摄太阳周围照片的一组相机。通常情况下,这些小行星的踪迹会被太阳的亮度所遮盖,不过WISPR摄像机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滤除所有光线,使天文学家有机会看到微弱的尘埃云掠过3200 Phaethon小行星。
“法厄同”(Phaethon)是一个特征非常明显的小行星,宽约3.6英里,更像一颗彗星。它比其他已经命名的小行星都更靠近太阳,不过由于它的密度更高因此通常会在恒星附近。NRL太空科学部门的计算科学家Karl Battams在一份声明中说:“几百年前,Phaethon发生了灾难性事件,并创造了双子座流星雨。”
那场灾难性事件导致Phaethon在其整个轨道上洒落碎片,每年,岩石碎片都会引起Geminids流星雨,这是地球上最明亮的流星雨之一。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在WISPR影像中看到的灰尘是这种现象的一部分。
科学家能不能捕获小行星并拖回地球?
根本就不可能,宇航员在太空站里,尚不能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更不要说出舱活动了,在设计巧妙的太空服的保护下,人体都能发微妙的结构失銜,在太空活动中,人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可是我们的太空技术有限,既使现在的太空站,也己经到了报废的时候,我们用什么东西捉住小行星哪?难道是骑着火箭,拿着绳子,来把它捉住,牵回地球吗?这当然是不可能,因此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在现阶段中,这只是人类的一个梦而己。
这是很有可能的!不久前,我国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研究员团队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在未来15-20年内捕获一颗外太空的小天体,操控其安全穿过稠密大气层,着陆地球表面无人区!李明涛研究员本人还在我们北京日报科技版撰长文详细解说了这个设想。
李明涛团队设想捕捉小天体的概念图
千万不要以为李明涛研究员的想法是异想天开,他和他和团队已经为这个设想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李明涛研究员表示,他们的设想受到了美国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务(ARM)的启发。2011年,美国Keck空间研究中心提出了将一颗近地小行星捕获到月球轨道的任务构想,后来演化为ARM任务。这个任务分为机器人任务和载人任务两个阶段。机器人任务将从一颗小行星上获取一块直径数米的岩石,将岩石带到月球轨道上。随后实施载人任务,宇航员将搭乘“猎户座”飞船登陆月球轨道上的岩石,从而实现载人登陆小行星目标。
2014财年,奥巴马政府为ARM任务预算了1.05亿美金,主要用于开展目标天体遴选、操控平台设计以及大功率太阳能电推进等研究。但2017年,ARM任务被终止,部分关键技术转移到“深空门户”月球轨道站上。虽然计划夭折,但是这个设想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科学地开展了小天体操控任务论证。
李明涛研究团队提出的设想更为大胆,他们的目标是操控与地球“擦肩而过”的近地小天体,给小天体装上发动机,操控其安全进入地球轨道上空;给小天体穿上防热减速“外套”,操控其安全着陆无人区,从而实现摘星计划。一次性可以拖回百吨级小天体。
他们的计划已经锁定了目标小天体——2014 HB177,这是一颗直径约6.4米的小天体,于2014年4月29日被美国夏威夷巡天望远镜发现。该小天体会周期性穿越地球轨道,下次近距离光顾地球发生在2034年,届时距离地球仅约20万公里。据估计,该小天体重量约为385吨。
2014 HB177轨道示意图
按着李明涛团队的设想,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29年发射,2034年可以将数百吨重的2014 HB177小天体带回地球。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设计了小天体操控平台。操控平台借鉴了美国ARM任务的口袋式抓捕机构。抵达小天体附近后,操控平台将旋转到与小天体同样的自旋速度,利用口袋式抓捕机构将小天体整体捕获,然后利用姿控发动机消除小天体的自转。
小天体操控平台概念设计图
与美国ARM任务不同,我们的计划目标是把小天体带回地球,要经历大气层高温的考验,因此需要将新型充气防热减速机构安装在捕获的小天体上,并且确保机构能够在轨展开。
充气防热机构概念设计图
李明涛团队还在为他们的梦想积极努力中,我们真心希望他们能梦想成真,这是他们的梦,也是中国人的航天强国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球临时捕获小行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