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昭墓找到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张昭墓找到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曹操、刘备、孙权临终前,都留下哪些遗言?
这三位乱世王者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很好的反映了他们性格,至诚,虚伪,亦或淳淳善导。下面由我戏说一下。
曹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感觉自己快不行了,偏头痛是没治了,就叫来一帮人,大臣文武,儿子妻妾说到:“我快不行了,我这一辈子还行,小错不断,大错没犯。你们要把我埋在西门豹祠旁边,别大兴土木,迟早被人盗了。最重要的是我的妻妾歌女,她们服侍得我很好,你们这些人以后得对他们好点 ,没事她们也要学织布做鞋,自给自足,我的衣服香料,能分的你们分分,不能分的我陪葬。老大继承我的位置,要照顾好自己的兄弟姐妹,其他的以后你们看着办。”
“吾夜半觉(醒来),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头巾)。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以礼哭丧);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食物)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刘备
刘备就比较虚伪了,来个白帝城托孤,先给刘禅来个名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总结自己的一生,交代道:“我这一辈子靠哭起家,连哭带占,这天下我占了三分,就剩两帮人没灭了,以后就得靠刘禅了,他小不懂事,你们多多支持他。”说完就把其他人赶出去了,独留诸葛亮。又说到:“孔明,你的才能是我儿子的十倍不止,你看看刘禅要是行,你就辅助他,要是不行了,你就替他干了,咱们兄弟谁跟谁啊?”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说了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的心机重啊,要是诸葛亮有野心,估计得陪葬吧!)
孙权
他在临死之际特别交代自己的儿子说:“自己的江山全靠自己手下这班朝臣。自己在一走最不放心的还是你,希望你能够多听听臣子的话。一定要切记天下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天下之天下,一定要与民同忧同乐!”又看着手底下的一帮臣子说:“我死后,希望你们像辅助我一样辅助我的儿子。”(孙权情深意切)
从这三位遗嘱来看,都是自己关心的,看来任何人都一样,都是怕自己死后江山不安稳啊!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无论是魏国的曹操,还是吴国的孙权,又或是蜀国的刘备,他们无一不是当年的英雄豪杰。所谓英雄一生,谁也逃不过身死一事,那么当时这三位三国之主的遗嘱又是怎样的呢?
曹操的遗言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脯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曹操虽一生没有称帝,但其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下当时中国北方一片江山,其英雄才略却是让人十分敬佩。按说一个人身死后,特别像这种帝王般的角色,都会说一些自己的生平功绩,但我们看曹操的遗言,不仅对此只字未提,反而是交代一些衣服和妓女的处理问题,还说什么若后代没有什么作为,可以学编草鞋为生的交代。
刘备的遗言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射君到,说丞相收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达,道三,可自求闻达。”
刘备的遗言通篇只有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刘禅好好读书,学习古人智慧,向诸葛亮多请教。然而他没有想到这“阿斗”是扶不起来的,要是刘备泉下得知多年后刘禅将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屈身于他人之下,不知会不会想起这当时的交代不过是一纸荒唐言。
孙权的遗言
“古之帝王如孤之享位者寡矣,赖父兄之灵,群臣之力,以有于今,吾复何求,今将就黄泉以从父兄,所欣慕也,惟汝幼弱,膺此大位,处强敌之间,不能不以为忧也。
吴非有大山绝壑之限,托于东海之上,然鲜有兵患,以魏蜀故也,两虎相斗,不暇于侧,使草类暂为须臾之欢,一旦胜负,而吾必随之矣。孤在位五十余年,内不能扶顺尔等,外不能接贤息民,方城之内,满目为墟,乃孤之罪也,汝立此颓垣,当以孤为戒,发扬先祖之德,切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忧乐,与民共乏困,天或庶几成其德,不然,宗庙倾覆,社稷不享,汝之罪也。”
看孙权的这篇临终诏书,不得不说,当年曹操的慧眼当真没有实错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遗言中处处可见孙权不愧为当时三国中的一位仁帝,先是反思自己生平的不足,后又写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优乐,与民共乏困。”这种亲贤远佞,与民同乐的劝告之语。不禁让人想起范仲俺的名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为一位仁义之人所言。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曹操: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与众卿相叙大事,特以家事相托。(是。)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
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曹植,然其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而不能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唯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众卿宜辅佐之 ,孤死之后,于彰德府讲武城外,建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我葬于何处。勿令后人知我葬于何处。
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孙权:二虎相斗,必有胜负,而吾必随之矣。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为了争霸第一,各路雄主各显神通,倾其所有,只为吞并他国,统一江山。只是,英雄也有死亡的时候。在临死前,三大雄主发表了遗言,其中曹操的最朴实真挚,刘备最虚伪圆滑,孙权最感人肺腑。
曹操掌权时,一直都是以大汉丞相的身份掌控皇帝和朝局,并未篡位,但是却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曹操临死的遗言质朴柔情,犹如一个平民百姓对亲人的循循教诲。他对大臣表示,自己纵横天下多年,往后的江山再也与自己无关,而是留给大臣和自己子孙的事情。随后,曹操又对妻妾坦言,自己死后,希望她们能学学女工,做做纺织,以便自给自足,才好养活自己。
孙权在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后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在黄龙元年(229年)正式称帝,建立吴国。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临死前留了遗言给儿子,说是自己死了最放不下的就是儿子,年纪轻轻却成了,左右又都是劲敌,只希望他当皇帝后,能与贤者在一起,与百祸共享,这样江山才能长久。言语之间,孙权对儿子的关爱淋漓尽致。
刘备在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后,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为自己的基业打下了基础。此后,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后因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之死而执意与东吴爆发战争,最终被东吴陆逊击败,饮恨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在死前,特意叫来诸葛亮,说是诸葛亮的才华远胜于自己,未来必定能成大事,假若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那就劳烦诸葛亮多多辅佐,假若儿子是蠢材,那就希望诸葛亮自己称王,无须理会自己的儿子了。
诸葛亮听完刘备的遗言,惊恐不已,回想起来又是深深的感动。其实,刘备深知诸葛亮的人品,如此遗言只是为了让诸葛亮更加死心塌地地辅佐,确实很虚伪圆滑。
曹操临终前就像一个普通人交代后事一样;孙权的遗言不难看出,他最舍不得就是儿子;而刘备呢,表明上说的很感动,实际上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套路,诸葛亮本来就忠义,如此一来就更加忠于蜀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昭墓找到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昭墓找到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