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班牙洪灾致218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班牙洪灾致218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什么汉尼拔不选择一鼓作气拿下罗马而是选择回伽太基支援?
由于罗马军队成功实施“费边战术”并反攻迦太基本土,迫使迦太基参议院将汉尼拔召回。
在迦太基的战略方针中,放在首位的就是让战争远离迦太基在非洲的农业中心,并保护掌控迦太基政治权力的、富有的地主们的财产;同时,当时西班牙的人力和矿山资源是维持迦太基权力基础的第二支柱。迦太基如果想长期保住一个独立的陆上大国地位,那么就必须遵循以上战略方针。
在以往的战争中,罗马人领教了汉尼拔的军事才能。因此,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军队采用“Fabian strategy”(费边战术,也称“费边战略”),避免与汉尼拔展开正面交锋,而是首先消灭汉尼拔的盟友以及其他迦太基将军。
“Fabian strategy”(费边战术)由罗马共和国政治家、军事家、独裁者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昆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韦鲁科萨斯)制定。作为一种军事策略,“费边战术”强调:避免与敌人展开正面进攻和持续激战,采取迂回间接攻击打法,以及小规模的拖延消耗战来瓦解并击败对手。
法比乌斯深知汉尼拔的两个弱点:
首先,汉尼拔的军队远离迦太基本土在意大利作战,加之海上补给困难汉尼拔不可能打持久战。因此,汉尼拔企图消灭罗马的唯一希望是争取盟友的支持。但是,只要意大利人仍然忠于罗马,汉尼拔就很难取胜;
另一点,汉尼拔的军队大部分由西班牙雇佣军和高卢人组成。尽管他们不喜欢罗马,但对汉尼拔的忠诚度也令人怀疑。同时,西班牙雇佣军和高卢人不适合打攻城战,他们既没有装备也没有耐心。一旦战争僵持下去,这部分军队可能弃他而去,转向其他地方掠夺。
简述罗马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由于罗马军队成功运用“费边战术”,公元前209年,罗马将军普利利乌斯·科尼利厄斯·西皮奥(Publius Cornelius Scipio)率领一支远征军占领了新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首府Cartagena(卡塔赫纳)。
公元前207年,罗马人重新夺回了所有并入或加盟迦太基的大城市,并挫败了企图在Metaurus(梅陶罗河)增援汉尼拔的迦太基军队。
公元前206年,伊比利亚(Iberia)作为迦太基军队白银和人力的主要来源地,在“Battle of Ilipa”(伊利帕之战)中,西皮奥消灭了由哈斯德鲁瓦尔·吉斯科(Hastrubal Gisco)和马戈·巴卡(Mago Barca)率领的迦太基军队,从此彻底结束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统治。
公元前204年,西皮奥向非洲的迦太基进攻。
前203年,在“尤蒂卡战役”和“大平原之战”中,罗马军队两次重创迦太基及其盟友,迫使迦太基参议院将汉尼拔从意大利召回。
公元前202年,西皮奥与汉尼拔在非洲的扎马进行最后一次决战,最终将汉尼拔击败。从此迦太基从一个强大的国家沦为一个罗马帝国的附属国,直到最后灭亡。
第二次布匿战争打破了当时古代世界既定势力的平衡格局,迦太基永远丢掉了西班牙。在接下来的600年中,罗马人主宰整个地中海地区。
因为没有准备攻城器械,汉尼拔就想通过打击意大利半岛上其他罗马的同盟城邦孤立罗马,以期困死罗马。但和他无法攻陷罗马的城墙一样,他也无法迫使所有的拉丁城邦背弃罗马。也没有海上的舰队帮助他从海上封锁罗马,使得罗马人和它的军队依旧可以从海上与外界保持联系,进攻汉尼拔后方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地。当汉尼拔远征罗马时,罗马的一支军队刚好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攻占了他的后方基地,它们原本是来进攻汉尼拔的,却没想到汉尼拔去进攻罗马了。所谓的第二次伽太基与罗马的战争,汉尼拔的进攻,应该是没有和伽太基本城商良过的,他只是作为伽太基在伊比利亚的殖民地总督,自己决定进攻罗马的,所以没有得到伽太基的支持。而事实上,自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后,伽太基已经丧失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其海军己无力支援汉尼拔,汉尼拔的进攻首先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没有预先考虑到罗马城的坚固防御,没有准备攻城器械,是汉尼拔战术失败的根本原因,他攻不了罗马的城,也不可能攻下其他罗马坚定同盟者的城,没有强大海军的海上封锁,他也无法围困任何有港口的拉丁城邦,最后变成了对他自己军队的消耗。随他翻过比利牛斯山的伽太基军队原本就不多,伊比利亚的后方基地也遭到罗马军队的破坏,无力支援他,他主要靠雇佣来的高卢人作战,而高卢人得不到好处,也渐渐的会离他而去,他终究还是会失败。汉尼拔战略上的失败,令他任何战术上的成功,都变得毫无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班牙洪灾致218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班牙洪灾致218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