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没了奇骏,日产五连跌!靠着轩逸系列还能撑多久?
奇骏销量下跌,轩逸也不例外
参考数据:
- 1月,49982辆,同比-5.3%
- 2月,33316辆,环比-27.78%
- 3月,27373辆,环比-17.83%
- 4月,24201辆,环比-11.59%
五月份的成绩按照环比增幅来看,预计是24636辆,环比虽然小有反弹,但是同比缩减幅度还是达到了41.42%。
这就是日产轩逸的成绩,可以说是已经进入“没有刹车的销量滑滑梯”了;而日产汽车销量相对高的车只有轩逸、天籁、逍客、奇骏,其他车辆基本都是冷门车,其中的奇骏已经是标准的冷门车,一台三缸机让这辆车成为了笑料;不过逍客的销量也在下滑,面对强者如云的国产汽车阵营,逍客这两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无级变速器的车实在是没有吸引力。
全新天籁本以为会换用2.0T&9AT的组合,可是新款还是跳票了,变速箱仍旧使用加特可的无极变速器(CVT),同时还保留了2.0升的自然吸气动力版本,动力可以说是相当之差;所以天籁的新款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在中端轿车加速电气化的阶段里,随着优秀的插电混动和高水平的后驱与四驱电动汽车的量产,燃油车整体的竞争力都在下滑,像天籁这种还在用无级变速器的燃油车就更没有吸引力可言喽。
轩逸的未来会怎样呢?
轩逸是一辆很有意思的日系小车,可以说包括轩逸的大部分用户都知道这辆车的碰撞保护能力是极差的,车辆的安全性能无法评价;同时日产汽车所得“大沙发”也是扯淡,日产的座椅供应商似乎是麦格纳,而麦格纳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有几十个客户,也就是说有很多车企都用麦格纳的座椅,特点是“便宜实惠”。轩逸的座椅并不是卖点,其实际乘坐体验其实很遗憾。
可是轩逸的销量毕竟很高,热销总得有个原因吧……原因是桑塔纳和捷达停产,科沃兹和英朗偏小且用三缸机,现在只有轩逸的经典款是最便宜的入门级合资轿车,重点是轴距也达到了2700毫米,符合一些城市对网约车的要求;所以轩逸的热销主要依靠的是出行市场的需求,以及足够低的价格和“大壳子”,不过这也是轩逸会冷门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约车市场对于非标车辆(无证黑车)开始严格清退了,很多“兼职网约车”不得不退出,新车也不敢于任性的入驻;所以这块市场对于轩逸的需求会降低,销量下滑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个因素则是轩逸搭载的日产加特可无级变速器实在是太差,CVT唯一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其次应当是理论上的换挡平顺;但是日产无级变速器有突出的换挡顿挫和异响问题,有严重的低温保护,还有故障率过高的缺点。
轩逸的品质是很糟糕的,这辆车的经典款和新款都有过高的品牌溢价,然而现在的日产尼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品牌价值了;所以轩逸必然会越来越冷,随着轩逸的销量下滑,日产这个品牌的结局也会比较难看。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伊拉克总理辞职,国际油价暴跌,市场逻辑是什么?
我不认为伊拉克总理辞职和国际油价的暴跌本身有什么直接联系。
最近国际油价出现暴跌的根本原因是欧佩克国家达成减产协议延续的预期下降了。
我在今年年初就曾经说过油价的基本走势,由于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的下行,未来的需求预期比较低,因此油价会受到长期的压力,处于一个低位震荡的阶段。今年早些时候欧佩克国家和俄罗斯达成了减产协议,这样油价有一个短期的回升,但是欧佩克的减产份额随即被美国的页岩油产业所填补,这样油价最终并没有上涨太多。
目前欧派克和俄罗斯即将展开又一轮谈判,但是按照现在的市场消息,俄罗斯可能对近期的减产并不是非常满意,有可能会在明年4月份再讨论减产的问题,这样就对减产协议是否能持续的贯彻留下了悬念,所以油价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
而且如果减产协议没有得到贯彻,那么沙特非常可能停止减产,并且将油价适当的下调,来夺回此前被页岩油行业夺去的市场份额。
所以现在的石油暴跌更多是从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方面出现的担忧,对伊拉克总理是否下台可能影响并不是太大。
伊拉克是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的第二大产油国,与国际油价的涨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从经济层面来说,伊拉克国内局势如何发展,都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
那么近段时间来,伊拉克国内的局势究竟如何呢?用一个字形容,“乱!”实际上,伊拉克的乱局早在16年前美军入侵伊拉克时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现在。当然,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不做过多赘述。
最近的伊拉克国内动荡始于10月25日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并且愈演愈烈。成千上万的人不上班走上街头,石油产业受到冲击,减产也是必然,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据不完全统计,伊拉克每天出口石油约340多万桶,因为工人罢工而致使石油严重减产,影响经济运行和加剧政府的执政危机。总理迈赫迪控制不了局势,只好引咎辞职。
迈赫迪的辞职让伊拉克国内的动乱有所稳定,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有所恢复。国际石油输出量增加,油价也就有有所下降了。
因为伊拉克国内动乱导致了伊拉克石油输出减少,总理迈赫迪无法控制局势于是脚底抹油开溜,伊拉克国内局势有所稳定,石油出口也相对稳定,国际油价下跌。这就是所谓的逻辑。
然而,国际油价暴跌,伊拉克的因素虽然很重要,却不是主要的,也不是唯一的。
油价暴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欧佩克。
特别是作为龙头的沙特阿拉伯这个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曾经和伊拉克以及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大国俄罗斯共同签署了石油减产协议,以稳定国际油价。而伊拉克因为自家国内局势动荡,总理易主,完全没有履行这一协议按规定减产,同样,俄罗斯也没有这么做。那作为沙特阿拉伯来说,俄伊都不减产,就自己一国减产,这无疑是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举动,必然不符合自家利益。
既然大家都不减产,石油输出越来越多,价格暴跌也就没有悬念了。
周五油价大跌和欧佩克会议和伊拉克总理都没太大关系,减产协议延期本来就不是这次会议的结果,目前只是相互讨论的范围,俄罗斯的态度也是谈判新协议前的技巧(无非是想让阿拉伯人承担更多份额),但俄重振油价的内心需求可能比阿拉伯人更迫切!只要油价持续低迷,减产联盟就不会破裂,这个是不用怀疑的,伊拉克总理问题更扯不上边,伊拉克不会因为什叶派总理辞职回归太平,相反却朝向更大分裂,周五暴跌可能和阿美石油IPO有关系,今年以来有股力量一直瞄着打击沙特王国,9月袭击和这次大跌我认为都是指向阿美石油工IPO定价,换言之就是针对萨勒曼王储!基于全球库存从8月以来就开始下降,国际油价不存在持续下跌的能力,被非市场行为操纵的价格持续时间也很短,过几天就会回到正常市场波动。
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每日向世界输出石油344万桶。
近两个月来,伊拉克出现暴乱,暴乱持续下去必将会影响到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旦伊拉克对世界的供应的石油减少,那么国际石油供应量就相对稀少,所有在国际原油交易市场大家都看好伊拉克石油对外输出减少会提升油价。
但是伊拉克总理迈赫迪辞职,在很多石油交易家眼里,迈赫迪的辞职将会让伊拉克暴乱平复,这样一来伊拉克的石油输出就不会再受到影响,所以油价就下降。
以上内容是这个问题的逻辑思路,但是实际上伊拉克总理迈赫迪辞职并不是让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先不说迈赫迪下台是否能让伊拉克恢复平静,不影响伊拉克石油出口。实际上就算伊拉克无法对世界供应石油,其他国家通过增产措施很容易弥补伊拉克的份额。
由此伊拉克因素对这次油价下跌并不是关键,主要是近期欧佩克成员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成员要举行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谈论石油配额事情。
按理说欧佩克一开会就意味着减产,减产肯定会让国际油价上涨,但是这次欧佩克开会为什么会让国际油价下跌呢?
这里主要是受沙特因素影响。
过去欧佩克与俄罗斯等国签署了石油减产协议,但实际上像伊拉克与俄罗斯并没有完全履行减产协议。
在伊拉克与俄罗斯等并没有完全履行减产协议的情况下,作为欧佩克的最大产油国沙特为了达到减产目的维持国际油价,他自己实行了超额减产。
这个超额减产就是沙特把俄罗斯与伊拉克没有履行的减产份额揽了过来,往自己份额上加,由此才维持了目前的国际油价。
但是这次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开会前,传出了沙特不执行超额减产,要恢复只履行他自己减产份额消息导致了油价下跌。
打个比方说
按照协议分配,沙特减100桶,伊拉克减100,俄罗斯也减100桶。
但实际上伊拉克没减,俄罗斯只减了20桶,在这种情况下,沙特把伊拉克与俄罗斯没减的份额揽过来,自己总共减了280桶。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了目前的油价。
这时候传出消息说,沙特不再为伊拉克与俄罗斯没履行的减产份额兜底,他只履行自己的减产份额。
这样一来沙特就只降100桶,这意味着沙特将会提升180桶的石油产量。
如果俄罗斯与伊拉克依然不继续履行自己的减产份额,那么这时候全球石油供应比原来就多的180桶。
由此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都认为未来石油价格会下降,所以油价跌了。
这次油价下跌的关系是沙特不再超额减产,而国际原油投资者也不认为伊拉克与俄罗斯会充分执行减产协议。大家预测未来国际石油供应量增加,觉得价格会下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