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红知假卖假判3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网红知假卖假判3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男子不堪电话骚扰将手机呼叫转移到110被行拘,面对个人信息泄漏猖獗,如何避免被骚扰?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刚刚回答了一个男子因为交通肇事逃逸,在自家院子里挖坑埋车子的新闻。现在又看到有人把骚扰电话呼叫转移到110上的新闻。
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脑洞开的够大。
然而这次的主人公虽然犯了错误,但他也是一位受害者。
事件简介:- 曹某,男,23岁,沙洋县马良镇襄河村人。曹某平时喜欢上网打游戏,不久前家里的电脑中了病毒,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
- 从3月4日开始,曹某每天都会接到不少骚扰电话有贷款的,有卖房的,有诈骗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 3月9日,曹某实在不堪其扰,为杜绝骚扰,就自作聪明地将号码设置呼叫转移至110报警台。
- 最终,曹某被依法行政拘留三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曹某一心想要摆脱电话骚扰,然而却因为一时的小聪明对110接警服务台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不仅仅是对有限的110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更严重影响了110接处警效率。毫不客气地讲,如果遇到有突发案件时,若贻误警情,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说起来曹某这次也是受害者啊,他正是因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才招致了后面的一些列烦心事。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呢?
- 养成良好的个人信息安全习惯。尽量使用正版软件,不要浏览非法网站,不要随便蹭网。
- 不要使用陌生人的电脑或手机登录个人信息。尤其不要随便参加街头的扫码送礼品活动。
- 设置好多重安全密码,银行卡和网银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且要绑定到常用手机上,开通消费短信提醒。
- 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个人信息,尤其在聊天软件中不要随意透露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 自己的身份证要妥善保存,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不要储存在手机里,最好及时删除。
希望大家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面对信息泄露被骚扰,这种做法还真不是个例
之前快手一网红也做过这个事情,当时,王某在直播中,手机号码被恶意泄露,在接了不少骚扰电话后,王某就直接转移到了警方。
结果这导致警方在半个小时以内,市公安局报警服务台接连接到1000多个电话,是平时的五百多倍。最后面临被行政拘留六日。
但我相信以上这两个男子这么做,真的也是被逼急了。
不过再怎么也不应该把号码转移到110上,因为骚扰110也是违法行为。
骚扰110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
我们都知道110具体是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那就是接待报警处理,这些报案基本上都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事关财产性命安全。
如果占用,当然会造成不安全。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谎报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会面临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你的信息有被泄露过吗,如今有多严重?
关于信息泄露的严重,笔者也有过这样的惨痛体会,出门一圈,手机可以响个不停,办理贷款的,卖假发票的,伪基站骗钱的,甚至还有抓小三的,各种广告更是应接不暇。
不要问我号码何时泄露出去的,完全没记忆,毕竟现在申请什么都需要你填写电话号码。
而我肯定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并且从另一个图标可以看出,个人身份信息基本上都处于半公开透明化。
面对信息泄露如何应对?
法律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将被进一步严肃处理
在我国,信息出卖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而在我国当前在2013年至2017年一审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增长了12.7倍。
因此这一块也一直被政府作为严打,根据当前最终规定。如果是敏感个人信息五十条即可以入罪。
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就属于情节严重
而触犯该罪,情节严重的,会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会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生活中我们自己还得多加注意
一,不要上钓鱼网站,不要随便点链接,注意网站是不是山寨。
二,不要随意链接陌生的wifi.尤其是公共空间的wifi,不仅仅容易个人信息泄露,还容易直接被植入木马病毒
三,谨慎参加网络抽奖活动,有些微信里流传的中奖活动,其实就是为了骗取个人信息
四,妥善处理你的快递单,现在网购火热。很多人网购后随意丢快递单,这个其实也很危险
五,不要在社交平台上随意公开晒信息,有些时候不少人在朋友圈晒车票,登机牌,学生证等,其实无意间也就泄露了自己个人信息。
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醒目呀!也被这小伙的智商惊呆了,居然可以想到用110电话来阻隔那些烦人的骚扰电话,效果应该不错,只是路子错了,所以事情不仅要做的有效果,还要合法合情合理。(图片来自网络)
事件报道
时间:2018年3月9日
地点:湖北荆门公安局
事件经过:23岁男子曹某喜欢打游戏,可能电脑中毒,导致其个人信息泄露,频频接到各类推销的骚扰电话,他灵机一动,把电话直接转接到110,后来110接到这些推销电话一查时发现都是找曹某,而他也因此遭遇了被拘留3日的处罚。
避免骚扰,方法要合理合法
- 这年头已经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都会被贩卖或者黑客盗取,利益的驱使让信息满天飞,也使个人频频遭遇各种推销骚扰诈骗等,真可谓不堪其扰,烦心透顶。
- 报道的这起事件中,小伙实在受不了手机骚扰,直接拿出杀手锏,放了一个绝招,转接到110,确实清净了,没人打扰了,可不久就被110邀请了,因违法还拘留三日。
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 随着网络世界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各类网站的注册信息也是填写越来越全面,虽然告诉你不会让外人知道,只是为了实名认证的,但是肯定不乏走漏风声,消息贩卖的主。
- 我们无法掌控网络的传播,那就要从自身减少信息泄露,平时尽量少去涉足相对安全性不足的网站,游戏等,能不实名认证的绝不认证,能不要电话号码和身份证的尽量不用。
事件警示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网络,尽量不泄露个人的信息填写等。同时提醒大家处理事情的方法要合理合法,千万不要学这位男子把自己的烦恼转交110处理,他们也会让你烦恼的呢。望谨记教诲!
观点:如何避免被骚扰的唯一方式就是采集号码的管理者应当有义务保证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现在互联网的当下,为了采集用户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人群分类进一步促进平台的二次消费,大多平台都会在用户注册时,要求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如果不填写电话号码的话,是无法收到验证码的,故而作为网民的我也是不得不乖乖顺从,输入号码。
但是输入号码以后,自己的私人信息平台如何管理进行保密的,这就不得而知了,生活中确实大部分人都接到过骚扰电话,当询问对方如何搜集到自己号码的时候,对方大多答复:
- 1、随机抽取;
- 2、网络搜索;
- 3、用户注册平台自己提供的。
但是我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已经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过于骨感,经营者大多在搜集消费者的信息之后,并不能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因为对于平台来说,号码意味着信息流,意味着财富,故而很多人的号码就这么无情的曝光在网络上,而且大多数平台搜集用户号码之后并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擅自发送广告信息!
二、如何防止自己的信息泄露
- 1、对于不常用或者几乎不用的网站在没有用处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手机号码注册;
- 2、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尽量避免透露自己的联系方式或其他个人重要信息;
- 3、户外的宣传单页最好不要透露或者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
- 4、谨慎链接户外不明的wifi网络;
- 5、谨慎点击短信或者其他通讯APP收到的莫名链接。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知,公民个人电话号码属于“公民个人信息”范畴,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可以视为《刑法》中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范畴。
三、曹某的行为系扰乱正常的机关工作秩序,而不是谎报警情。
看了下大多数人引用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作为处罚依据,但是该条规定的是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而本案中的曹某并未谎报警情、险情,其行为只是通过转接电话的方式扰乱了公安的正常工作,但是并未谎报警情,其性质本质上就是扰乱了公安的正常秩序,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处罚更为恰当:
第二十三条 扰乱机关、致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但是念及曹某系被他人骚扰过度,无奈转接的实施情况下,并非出于主观故意扰乱警方工作秩序,故而对其实施3日以下拘留属于合理。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骚扰电话的夺命CALL,你遇到骚扰电话时都是怎么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红知假卖假判3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红知假卖假判3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