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国网友评白帝战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各国网友评白帝战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夷陵之战后,孙权本可拿下白帝城,但却主动撤退了,为什么?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中最后一场关乎参战双方国运的大战。虽然孙权最后赢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东吴的损失也是不小的,他根本不具备拿下白帝城的条件。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首先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并重新夺回荆州,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役。为了这场战役刘备可以说把家底儿都带过来了,精锐尽出,蜀国的中生代将领也悉数带上,水陆并进向东吴杀来。
孙权这边求和不成,不得已组织起东吴的主力部队前来迎战,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前期蜀军士气高涨、一心雪耻,进展非常顺利,东吴也是一路败退,损失不小。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进行最后的抵抗。
陆逊觉得蜀军势头正盛,应该暂避其锋,待蜀军没了气势再进行反击,所以东吴在猇亭这个地方就停下了,但也不和蜀军交战,刘备派出各路军马去叫战也没有效果,蜀军的气势确实慢慢的在减弱。
眼看到了盛夏,刘备觉得要转为持久战了,他把部队迁到靠近水源的茂密树林里,连营700余里,自以为是一个绝妙的办法。结果这让陆逊看到了机会,他迅速组织军队在一个晚上对刘备大军发起火攻,刘备的连营身处树林里,被大火烧的无一幸免,蜀军大败,刘备侥幸逃脱退回白帝城。
陆逊带兵追击到白帝城附近就退兵了,原因就在于东吴虽然胜了,但是前期损失也不小,而且之前东吴是防御为主,伺机反击,现在主动进攻白帝城并没有把握。
其次蜀军虽败,但是江州的赵云已经率援军到来,同时益州还有不少部队,面对有着新仇旧恨的东吴,真要和孤注一掷的蜀军再来一场白帝城攻坚战,东吴应该没这个胆量。
最后就是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曹丕在看着这场战役,如果东吴和蜀国继续交战,此时的东吴已经远离本土,后方其实是空虚的,曹丕如果突然发兵,东吴是很危险的,所以陆逊当然会选择见好就收。
所以夷陵之战后,东吴根本没有能力拿下白帝城,面对更强大的曹魏,迅速退兵结束战争,和蜀国和好,继续联合抗击曹魏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大家见过打了败仗向对方求和的例子,但是这一次就有点奇葩了,在夷陵之战中明明是孙吴赢了,不过他居然率先向刘备求和。难道是孙权心胸宽广吗?
在夷陵之战中孙权大败刘备,蜀汉损失惨重,刘备身心俱遭受严重打击,益州内部形势不稳。如果孙权趁得胜之势猛攻益州,很有可能孙权就会得到益州。但是关键时刻他却主动求和了。当然完全是形势所迫,使他不得不赶紧收手,这一点刘备看得非常清楚,身在白帝城的刘备曾给陆逊写过一封信,说是的曹丕正准备进攻孙吴,而这绝不是刘备编造的虚假情报。
在夷陵之战后,孙权立即向曹丕上表报告此战经过,曹丕接到报告后,马上派特使前往慰问,并且带来了赠送给孙权的各种奖赏。不过光表示忠心还是不行的,曹丕要求孙权把自己的儿子送过来作人质。孙权当然不愿意,所以就一直拖着。
最终,曹丕对孙权失去了信心,大臣们也是细数孙权的罪状。曹丕要求孙权盟誓、送质子,孙权不断推迟,于是曹丕大怒,立即挥兵讨伐。曹魏黄初三年(222年)9月,也就是夷陵之战刚结束一个月,曹丕就调集三路大军向孙吴发起了进攻。孙权以极为谦卑的口气向曹丕上书,要求给他个机会以“求自改厉”。
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孙权正是想到了曹丕会攻打吴国,所以才没有全力进攻益州。在求和成功后,孙权竭力地迎战曹丕,击败了来犯的曹军,保住了吴国。
说到夷陵之战,就要从关羽败走麦城说起。关羽失荆州,是夷陵之战的导火线。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全取荆州,擒斩关羽,并且传首洛阳,曹孙联盟了。
表面上看,擒斩关羽之后传首洛阳是为了嫁祸给曹操,向世人表明,他偷袭荆州是受曹操唆使,但反过来看,同时也给刘备预留了台阶,刘备如果原意接受现状,就应当继续与曹操为敌,而不是以孙权为敌。
但刘备的选择是不肯接受现状,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断然率军出川,想要夺回荆州,为关羽、张飞报仇。这不仅是因为刘备军中有大量荆州将士,不能轻易放弃荆州,更是因为,从实力上看,孙权比曹操更弱,是更容易击败的对象。
然后就有了夷陵之战。陆逊能在夷陵击败刘备,已经很大程度上是侥幸了,如果能追击,扩大战果,当然会追击,绝不会含糊。
事实上,吴军也并不是没有追击,而是追击了之后,看占不到什么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
从《三国志·吴主传/陆逊传》记载来看,刘备承认他自己目前没有能力大规模进攻东吴,只能自保。
孙权也不愿意继续攻打刘备,因为如果蜀汉亡了,对曹魏最有利,而并非东吴,并且东吴并没有实力灭掉蜀汉,双方继续战斗下去,是两败俱伤,曹丕坐山观虎斗,得渔翁之利。
因此孙权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主动撤军了。最后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再次启动了孙刘联盟。
夷陵之战是刘备主动对东吴发起进攻的一场以怒兴师的战役,刘备发动这场战争的其中重要原因是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无论大小战争都有背景,为什么打,目的是什么,怎么打,打赢了怎办?失败了有什么后果。想必刘备主动发起这场战争也考虑过的。
公元221年,也就是刘备蜀汉称帝的同年,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大规模的挥军进攻东吴,东吴孙权求和不成,一边向魏文帝曹丕称臣,避免曹魏趁虚而入,一边整顿战略,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蜀军和吴军在猇亭相持半年后,西蜀刘备为尽快与吴军作战,早日赢得战争,主动挑衅,而东吴大都督陆逊坚守不出。识破了刘备速战速决的战略规划。当时正直夏天刘备只好由水路上岸到陆地上安营扎寨,待到秋后再战。营寨连绵百里,军力分散。陆逊找出破绽,一举把蜀汉皇帝刘备打逃到永安城(白帝城)。
刘备兵败到白帝城,东吴陆逊却没有继续进攻追打。是什么原因呢?演义和野史说是陆逊追到白帝城遇到诸葛亮提前布下的迷宫八阵图而退军。这只是小说演义而已不必当真。当时吴蜀整体实力不分上下,东吴能把这一战打成这样实属不易。在乘胜追击也未必能赢,成都诸葛亮,汉中魏延兵力也不弱;还有曹魏蠢蠢欲动背后算计,到时两线作战,东吴有多少兵力孙权和陆逊都清楚。也不敢贸然。吴蜀本是同盟,不管是荆州问题还是关羽事件以及夷陵之战。西蜀都是理亏一方,刘备也身心疲惫,东吴孙权见好就收主动求和也给刘备借坡下驴。刘备同意和东吴修好。
这也符合诸葛亮的《隆中对》结盟东吴共拒曹魏,东吴孙权也清楚联合西蜀共抗曹魏,虽然战争之前孙权就对曹魏称臣,曹魏表面答应,却暗中调兵遣将,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事实也是如此,夷陵之战刚结束,东吴和曹魏这蜜月期就到头了,曹魏对东吴下手,被陆逊抵御住。如果硬和刘备死碰,西蜀诸葛亮,魏延马超肯定举全西蜀兵力抵抗,曹魏也肯定会乘东吴兵力节制与西蜀东面而入。这样东吴两面受敌,是很危险的,说不定还有亡国之危。
种种原因东吴和西蜀结盟才是正路,从白帝城撤兵也是正确的战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各国网友评白帝战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各国网友评白帝战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