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同级别的,双座战机与单座机空战,能体现出双人的优势吗?
在F14以后,就没有纯粹的双座型空优战斗机了,现在的空优型战斗机好像都是单座型的,对应的双座机型都是多用途的或是为了承担教学任务,为什么现在没有双座型的空优战斗机了?感觉在格斗时双座机应该更有优势吧,可以观测到更大的范围,而且操作起来应该更加从容。
同级别或者说同型号的战斗机,双座与单座之间的优劣对比要看生产年代,从装备的生产年代来说,1980年代中期生产的F–15C型战斗机肯定要比1990初生产的F–15E有些差距,因为技术是在进步的。
战斗机的研制进入到1970年代末之后,开始往“一型多机”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利用一型战斗机的机身,通过改装升级衍生出其它的机种战斗机。比如说:F–15系列,它出现的时候完完全全是“空优战斗机”,按照设计师的说法“没有一公斤用在对地攻击”,但随着战争的需要F–15演化出F–15E多用途战斗机,其不但具备了强大的对空作战能力,还利用机身庞大冗余度高、发动机强劲有力的特点挂载了11吨多的空地航空弹药,在800公里作战半径内对地攻击能力和载弹量超过“图–16”中程轰炸机!
并且F–15E还由于生产时间靠后,它的雷达和电子装备方面有较大进步,空战能力反而超过F–15C“空优战斗机”。
F–15E的例子说明,即便是同型号的战斗机也因为生产年代的不一样,后发优势的多用途型号也能超过前期生产的专业型号。
1980年代中期制造的F–15C座舱,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仪器仪表和各种开关,
显示屏很少,与现在流行的“玻璃化座舱”相比相差甚远。
1990年代中期制造的F–15看上去就显得简洁了许多,通常来说:第四代双座型战斗机要比单座型在操纵效果上要略好一些,毕竟是飞行员可以专心致志的操纵飞机,武器操纵员因为不用分心去驾驶飞机,可以更好的观察各种传感器信息,更好的操纵武器去打击敌机。
F–15X具备这样强大的能力也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随着航空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机语音对话操纵、AR虚拟技术的出现...以前武器操纵员的工作被高性能计算机所替代,并且飞行员的工作也大幅度减轻,单座战斗机不但保持了原来的“空优能力”,对地攻击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所以说,技术进步决定了战斗机的性能!越往后推出的机型越具备更大的优势。
同级别的双座战机和单座机空战,双座战机的确是会占据一定上风的,毕竟它有两名飞行员,在操作复杂设备、目视发现目标时会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当初航电设备还比较落后的年代,战机采用双座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的战机在执行超视距空战、对地攻击等高难度任务时,需要操纵数十个开关、按钮才能完成任务。此时战机还要做出相应的机动动作,假如是一个飞行员,肯定是完全忙不过来的,所以必须设置两名飞行员,前舱飞行员主要负责飞行,后舱通常负责操纵机载设备。
F-14“雄猫”舰载机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它的后舱是雷达拦截官。大家都知道,F-14“雄猫”舰载机是美国为拦截苏联轰炸机编队而研发的一款远程截击舰载机,而F-14能够成为拦截机的关键就是它装备有一套由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数字计算机等设备组成的远程截击系统。而雷达拦截官就是操纵这套系统的人员,只有雷达拦截官操作过硬,F-14“雄猫”舰载机才能变为一只具备真正远程拦截攻击能力的“大猫”。
不过,随着航电设备的快速发展,战斗机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飞行员操作负担已经是大大减轻了,如今战斗机要执行超视距空战、低空对地攻击等高难度任务时,飞行员需要操作的步骤已经很少,不会再出现飞行员手忙脚乱的情况了。
目前双座战机仍比较多,但已经不是因为航电设备不够先进了。很多双座战机主要承担起“同型教练机”的任务,加快培训单座机飞行员的速度。有些双座战机则是因为它们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战斗轰炸机/多用途战斗机,对地攻击任务复杂,危险系数较高,需要两名飞行员来分担压力。还有一些双座战机则是为了更好的执行编队指挥、电子战任务而设置了双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隐形战斗机世界中,并没有双座隐身战斗机的存在,目前服役的隐身战斗机无一例外都是单座的,显然是因为隐身战斗机的航电设备更为先进,先进玻璃座舱的智能化更高,在头盔显示器、语音提示、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帮助下,飞行员操纵战机,执行任务都变得非常简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隐身战斗机就一定不会出现双座型号,在未来对地突击、电子战任务中,隐身战斗机采用双座设计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这是值得期待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