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夜骑开封单车被倒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夜骑开封单车被倒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楼市回归理性:郑州供求或已失衡,洛阳、开封房价现分化, 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上午看到了这篇报道,说句实话个人感觉河南的楼市基本上除去郑州之外,其他城市基本都会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河南楼市回归理性不假,有涨有跌才符合市场规律
第一、郑州土地供应确实太过充足,土地依赖度也不低。根据数据推算,按照如今的郑州土地供应量,需要消化掉现有的土地供应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郑州也成为全国卖地十强城市之一(2018年卖地收入全国第五),可以说郑州进入2019年后的卖地速度仍然没有减速。虽然说郑州在进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急需大量的建设资金,不过不得不说地卖的有点多了。
第二、洛阳房价稳中有升,开封房价微跌或许说明了一点,城市分化愈发严重。洛阳一直被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可以说未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开封虽然说借助了郑汴一体化的这波风,但是如今郑州楼市尚且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开封的楼市自然也难有大的波折。
第三、虽然说郑州土地供应过多,但是实际情况是住房建设却严重滞后。相信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大多数开发商拿地后都会等2-3年再进行建设或者分批次建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土地在一二线城市来说还是稀缺的,随着周边的基础配套发展,土地价值也会升高。2019年比如是15000元的开盘价,搞不好2年后就可以到18000元甚至20000元。可以说过去很多时候一些开发商仅仅通过倒卖土地就能赚钱不少收益。但是相比于土地供应来说,个人还是比较关注实际开盘数量(也就是预售项目),这才是真正解决住房需求的地方。
土地供应或能反应地方财政对于土地的依赖度,无法准确反应房地产市场供应(这点大家要明白)
第一、真正解决住房问题的还是现房交付,期房或者预售解决不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今的购房流程基本上都是2-3年后交房,就算是今年卖出了10万套住宅又能怎样?难道解决了30万人的居住问题吗?没有,还得到2-3年后才能真正解决。这样的延后交房或者期房交付,无疑会使得市场上真实的住房需求数据失真。数据无法准确预估,那么造成住房供应多或者少也就是必然了。
第二、河南省除去郑州有限购等政策外,类似于洛阳的三四线城市也应该进行房地产调控。说句实话不仅仅是郑州,包括开封、洛阳等地市的房价都是高了。虽然说洛阳的房价数据显示还是在持续上涨中,但是谁知道是刚需带动还是投资带动?要知道洛阳如今的收入水平和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还是很一般的。如果城市不能抑制投资带来的房价上涨,那么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不会顺风顺水。
综上,河南楼市回归理性这句话不假,其前提是经历过了前两年的疯狂暴涨后的不得已回归。总结下我的观点:取消或者改革预售制度和三四线城市进行调控严防投资炒房行为。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历史上有哪些文化掠夺的案例?
历史上,文化掠夺的案例真不少,下面我来讲两个著名的案例。
大英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中国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大英博物馆引以为傲的口号是“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刚建馆时,里头仅7万件展品,但随着历史上“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它的藏品升至今天的70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都来自掠夺,其中就包括中国圆明园里的许多珍宝。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当时有一位英军大尉,把园中所珍藏的东晋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盗往英国,它与后来从敦煌藏经洞盗走的敦煌壁画、经卷一起,成为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敦煌壁画和经卷的被盗经过,我是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读得的,当时心中愤慨又凄然。至于后来有人跟作者较劲,说他跟王道士过不去这个梗是误传,不去提它,我们这里只讲文化掠夺。
另一个文化掠夺的例子,有点可笑。
英、法两国之间形成联盟的时候不少,可是二者也曾爆发过数次文物争夺战,尤其以“通向古埃及的钥匙”——罗塞塔石碑的争夺,最为著名。
1799年,拿破仑侵略军在埃及港口城市罗塞塔附近,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将其运往法国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供法国学者研究。1801年,在埃及的法军战败投降,法国学者携带石碑随法军避走亚历山大城。而英国军队宣称,要没收罗塞塔石碑及其它埃及文物,法国学者则表示强烈反对,并且威胁说,若英军强夺,他们便烧毁手中的全部埃及文物!
1801年9月,英法签订“亚历山大条约”,规定英国接收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同时允许法国学者保留相关研究资料和石碑拓片。根据规定,罗塞塔石碑被英军运回了英国,随即在大英博物馆公开展览。
一直到目前,埃及政府还在向英国索还罗塞塔石碑,但未果。
这算是什么呢?
两个小强盗抢来了别家的稀世珍宝,因分赃不均红了脸,还煞有介事地签订条约来分赃。唉,文化掠夺如此光明正大,这也是没有谁了!
如此公然文化掠夺,是因为新航路被开辟后,欧洲列强逐渐向外殖民扩张,而且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内部,曾掀起搜集海外珍奇异宝的热潮。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许多动人心魄的博物馆,其背后大多隐藏着庞大的帝国扩张掠夺的事实。(完)
# 文化掠夺悲剧:他们有预谋有组织30天时间, 310辆次,将中国88万册图书劫运日本
艺屿EYESVOT|文化与警醒
国人应警醒……
毁掉一个民族,先毁掉或掠夺他的文化,比如图书的、雕塑和绘画!秦始皇的发焚书的历史太久远了,我就说说近现代的例子!
抗战时期「大扫荡」
关于文化掠夺的案例,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证,但对于中国国人来说,最让人难以原谅和释怀的文化掠夺的例子,无疑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对我国的文化事业的打击和掠夺。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不仅疯狂屠杀中国军民,而且对我国文化事业百般摧残和劫夺,犯下了滔天罪孽。
东方图书馆原貌
东方图书馆1924年在上海建立。前身是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涵芬楼,藏书曾经达46万册。1932年日本炮击上海于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此时,文化掠夺的悲剧使我的心中隐隐作痛。
“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毁于一旦。东方图书馆也就是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32年1月,日本飞机轰炸上海,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私立图书馆东方图书馆五层楼舍焚毁一空,中外文书刊损失殆尽。据统计,损失普通中文图书26.8万册;西文图书8万册:善本书3203种,29713册;何氏善本书约4万册;方志2641种,25682册;5万套图书卡片;
东方图书馆被焚毁
同时包括许多报刊的孤本或珍本,如初版德国《化学药学年鉴》全套、1832年至1851年香港出版的《中国汇报》等。
自“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不包括战后至1947年间日本曾经归还我国(蒋介石政府)的部分书籍,遭掠夺或因战火而被毁的公私藏书共计586,428册,其中公共448,957册,私人藏书137, 471册。
1937年:日军7月29日攻占北京,李鸿文私人藏书38, 000册在家中遭掠夺;曾宪三私人藏书1箱遭到掠夺; 8月,北平民国学院书籍59, 836册被掠夺;清华大学在北京伦陷时中西文图书34, 991册丢失;辅仁大学中文书226册,西文书18册丢失。
浙江、上海、南京、广西、汕头等地省市图书馆馆舍与藏书或全毁于战火,或惨遭损失。
商务印书馆及图书馆
1939年甘肃省立图书馆被炸,损失无量。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藏书丰富,到1935年已达20多万册,其中多为宋元明清历代珍本,抗战期间,该馆寄存在苏北兴华县的木刻图书及省方志6803册全被日军烧毁。
日军在摧毁、破坏馆地和藏书的同时,还对我国珍贵文物图书掀起掠夺狂潮。在沦陷区,他们派出所谓“科学调查团”,由日本的各种科学家,包括图书馆学和版本学家组成,到处进行抢劫。
日本宪兵和警察到各图书馆搜查,凡属进步书刊全部烧毁,珍贵文物图书则全部劫走。在南京日军派出特工人员、士兵近700人,雇佣劳工800多人,共动用卡车310辆次,花费一个月时间,将88万册图书劫运日本。
可见,抗战期间日军不仅在中国烧杀抢掠更是有预谋有组织地抢劫文化资源,对我国的文化事业造成了一次重创。
除此之外,国宝级文物《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被劫,敦煌文书,青铜器、甲骨文外流,石鼓文、简帛被毁,火烧圆明园《四库全书》、《永乐大典》难以幸免,侵华日军“文献扫荡”,无数的艺术珍品文化瑰宝,颠沛流离……
那泛黄的历史书影,已经历近百年了!
艺屿EYESVOT,泛文史创作群组(鱼组),关注一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夜骑开封单车被倒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夜骑开封单车被倒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