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曾经圆明园的遗物,如今都散落到哪儿去了?
谢悟空邀!提起园明园,无以不让国人伤感,是中华民族最痛心的时代😭!近代以来,海外列强入侵,中国古代的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日本就有大约160多万件,如甲骨片,陶瓷,乐器,古书画等诸多珍贵文物。
英法联军抢走的龙袍,玉石,神像,朝珠等大量无价之宝。还抢走12个‘青铜兽首’(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其中英国抢走的最多,到现在12兽首青铜像还有5个下落不明。
一说起圆明园,身为中华儿女,无不扼腕叹息。我听说有些圆明园的遗物,如今散落在了北京各处,感兴趣的话,您可以去看看。
西洋石槽 位于北京大学内
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处建筑——海晏堂,建于乾隆24年。当年有个西洋水槽位于海晏堂内,如今它早已流散到了北大。
巴洛克门座 位于颐和园
如今颐和园仁寿门前的一对太湖石底座,正是当年圆明园西洋楼观水法巴洛克门的底座。据说观水法是清朝皇帝们欣赏喷泉的地方,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皇帝的宝座正是置于其间。在宝座的后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石屏风。屏风两侧各有汉白玉方塔一座,这个太湖石底座便是方塔所有。只是有趣的是,曾经正着安放的底座,被移至颐和园后反而给倒置了。
铜麒麟 位于颐和园
过去长春园宫门月台上原有的一对铜麒麟,被挪到了此处。这麒麟身长160厘米,高211厘米,据说曾是乾隆特意为圆明园大宫门铸造的。尽管这对麒麟或多或少受到过损坏,但至少在颐和园的仁寿殿前,咱们还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西洋石桥 位于北京大学内
与海晏堂修筑于同一时期的方外观,也有处宝物遗留下来。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座西洋石桥,这座桥原位于方外观前,而在30年代被搬运到了北京大学内。至今仍在北大未名湖承担着桥梁的作用。
仙人承露台 位于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仙人承露台有着怎样的过去?这还得从涵秋馆说起。涵秋馆建于嘉庆年间,在其东山上曾建有一处神台,美其名曰:仙人承露台。而提起仙人承露,您想到汉武帝的仙人程露盘了吗?据说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幻想用仙人承露盘收集露水和着玉屑服用,以求长生不老。如今您要想看看这仙人承露台,只有到中山公园了。
我国最为宏大的一座艺术园林博物馆被稍烧后,很多宝贝都不知踪迹,国人一直关心着这些宝贝的去向,这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那么这些宝贝都去了哪里了呢?空空带大家来看一看。
圆明园九州景区,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副科长张建忠的办公室里,有一座从拆迁民房地基里“刨”回来的黄色琉璃构件,已被确定是圆明园的物件儿,有些被深埋底下,这是去处之一。
覆巢之下,并无完卵,曾经流光溢彩的琉璃件就此坠入尘泥,尘埃扑面,伤痕累累。附近一亩园居住的一个平头老百姓好奇地将它捡了回去,一边往家走,一边也许嘴里还啧啧称赞着“真好看,这是皇帝的物件儿吧”。但这东西毕竟没实用,也不能当饭吃,但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宝贝就是被捡走了,而且量还很多,这是一部分去处。
像大宫门琉璃构件这样,属于圆明园却流散园外的虎皮石、石构件、城砖等建筑构件,近年来通过在周边区域的“抢救性”回收,圆明园已经收回8万余件,这是非常庞大的数量,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大家可以查一下,具体都有哪些被收回。
当然了,最重要的,最精美的都基本被八国联军侵略完了,流失在很多国家,我国也通过外交等各种手段收回部分文物,英法联军进入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为所欲为,他们的士兵进入圆明园后,慈禧太后带着他的那些皇亲国戚早已跑路了,圆明园空无一人,因为走的急促,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带走,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牢牢记住这段历史,不能让这段历史重演。
圆明园西洋遗址是什么意思?
圆明园是西方人设计和建造的,西洋楼遗址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是耶稣会传教士进行设计规划的,这种说法开始于法国人莫里斯·亚当( Maurice Adam、汉文名字亚乐园),19世纪末,莫里斯·亚当曾经在清朝海关工作,在中国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多方搜集整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并且亲自到圆明园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做实地调查。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长春园也是一个经典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其北边是一组西方风格宫廷园林建筑群,这也就是著名的西洋楼景区,是由乾隆时期的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等人设计规划,中国能工巧匠建造的。
西洋楼遗址位于北京圆明园内、长春园北部,占地约6.7万平方米,是中国的皇家宫苑中第一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园林。北京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2015年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因该遗址群建筑物采用欧式园林建筑风格,因此成为“西洋楼遗址"。
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1977年至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洋楼遗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
景区等级
AAAA
景点介绍
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仅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景点地址
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遗址公园。
公众考古
在2015年6月13日(6月13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而主题就突出了“公众考古”。位于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市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面向社会开放。随着考古的推进,还将招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直接参与到考古工作中。西洋楼遗址考古工作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在现场具备必要的文物保护及安全条件前提下,游客可以参观并从现场的说明中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1]
西洋楼是第一次向公众开放的考古场所,本市在积累并总结一定经验的前提下,还将对更多有条件的发掘现场逐步尝试对公众开放。[1]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