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军机是如何命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我国军机是如何命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飞当年为什么不先仿制米格15战斗机?
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等到中国具备生产作战飞机能力的时候,更新的米格-17已经出现,且中国有能力获取到新型战机,仿制也就无从谈起了。
回顾空军发展史,我国最早获得米格-15战机的时间节点在1950年10月,有偿接收了38架苏联原协助我国空军防空的二手机,不久驻扎东北的苏联空军也有偿移交了122架二手米格-15战机给中方;成为中国空军最早成建制装备的作战飞机。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2月周总理致电斯大林决定采购5架米格-15,组成4个歼击机团赴朝鲜战场参战,因此在朝鲜战场初期志愿军空军主要以米格-15歼击机为绝对主力,并取得不错战果;苏联向我国正式出售改进型米格-15“比斯”歼击机时间为1952年8月,截止1952年年底,我国采购了6个米格-15“比斯”歼击机师,米格-15系列战机在朝鲜战场开辟了著名的“米格走廊”,陈列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编号为“2249”的米格-15比斯战机201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对手,美国投入战场的是F-80、F-84和F-86等先进战斗机,尤其是F-86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只至1952年我国获取到最新的米格-15比斯战机,方在技术上与美军基本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在米格-19之前,美国一直引领着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苏联在米格-19上首次实现时间轴上超越。
有关授权生产米格-15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大力向我国推销米格-9战机,因为当时米格-15为苏联最先进的战机,苏联空军也是1948年底装备部队;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需要志愿军在朝作战,方同意出售米格-15,到后期直接拿出系列最新的米格-15比斯;1953年中苏达成授权制造米格-15比斯战机的协议,但此时米格-17已经服役,这一计划被取消,我国选择了最新的米格-17,也就是歼-5歼击机。
因此,有关仿制米格-15的计划因战机更新换代和航空工业迅猛发展最终被时代所覆盖,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米格-15在朝鲜战场上技术表现尚与美军有一定差距,有更新的米格-17为何非要再去仿制落后时代的米格-15呢?
只能说是米格-15生不逢时,苦苦追寻的时候苏联不给,借助战争需求获取到了,结果性能更好的米格-17在战争中已经悄然装备苏联空军;当苏联同意仿制米格-15比斯的时候,米格-17引进工作顺利,米格-15只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难逃最终被淘汰的结局。
此外,当时还没有沈飞这一说,当时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厂;现在的沈飞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科研单位,简称六零一所,成立于1961年,两者虽有一定顺承关联,但早非昔日沈阳国营112厂可比,与成飞一同成为我国战斗机设计两大巨头,其代表作品有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歼-11系列重型歼击机(包括歼-11B空优歼击机、歼-15舰载机和歼-16多用途歼击机)。
1950年7月中国从苏联购买了100多架米格9,米格15,米格15比斯等机型,分解成部件运到沈阳。苏联派人参加装配和试飞。51年8月中央军委提出3~5年内在沈阳建设喷气式歼击机及发动机制造厂。52年二机部四局提出要在五年内制造米格15喷气歼击机。同年10月空军装备米格15和伊尔28。53年冬,中苏政府换文,苏联将米格15比斯(Bk-1发动机)的生产特许权转让给中国,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和样机。54年10月根据苏方建议,中国决定停止试制米格15比斯,改为性能更好的米格17及其Bk-1发动机,由苏方提供该机技术资料和样机。55年3月从苏联引进的米格17的图纸资料和标准样件共37箱,运抵沈飞,该厂随即停止米格15比斯的试制,同时也不再修理,全力以赴投入新机试制。56年5月28日我国仿制的Bk-1涡喷发动机(代号810)后命名为涡喷5,经长期试车,鉴定合格,批量生产。该机为离心式单转子,带加力燃烧室,最大推力26千牛,加力37千牛。净重989公斤,是国产第一种喷气发动机,装备于歼五飞机。同年中央军委,国务院给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发来贺电。
苏联的图-4轰炸机,是怎么造出来的?
在武器装备研制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非常出名的山寨故事,其中之一为网友耳熟能详,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苏联图-4“公牛”轰炸机。我来注一下,图-4不能读作tu-4,是du-4。
因为中苏一段渊源,在我军也保有一定数量,其中一架还改作了“空警一号”预警机。我们先来说一下,它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时苏联还没有类似美国B-29“超级堡垒”这样的轰炸机,于是特别想要,多次与美国商量而不得。谁知美国巴巴的就送上门去,1944年7月的一天,一架美军B-29在轰炸在中国东北的日军返航时,发生技术故障,只能迫降在苏联的海参崴。这真是困急来了一个热炕头,于是苏联以侵犯领空为由,把飞行员给它送回去,却把飞机留下开始研究。
当时的命令,要一丝一毫不差地造出来,事实上制造工厂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造出来以后,国际专家的评价,相似度有90%。事实正是,没有B-29飞来,图-4就不可能造出来这么快。
原样参照高仿,飞机下线以后,甚至试飞都没有进行,你说抄的,没有问题,但是请谁也抄上一个,可以试一试,看看能否抄得出来。你可以说,它是一件绝版复制品,但要说直接拷贝,不走脑子,也完全不是这样。
航空产品越复杂,只靠囫囵吞枣根本不可能。实事上也是,前苏联在克隆过程中发现,越来越难,那发动机就不是,不是的地方当然还有许多。只是一样,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能仿的地方则仿而已。不吃透其技术,这宝贝儿造不出来。据信B-29主要核心技术有二,一是武器自动控制,二是全增压乘员舱,过去苏联没有,自从有了图-4就有了,这是真正的进步。
要说苏联图4轰炸机的由来,那还得从当年二战时期说起。早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政府就曾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能把远程轰炸机加入到租借法案的名单中,可是美国一向是防着苏联的,所以并没有把这种远程轰炸机租借给苏联政府,但这是美国却送来了一架。
在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美国就计划着要尽快报复日本,对日本本土实施报复性轰炸,而由一名潜艇指挥官所提出的计划被采纳并实施。那就是让大黄蜂号航母搭载经过改装的B25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远程大轰炸。
这次轰炸任务进行的很成功,对日本的一处军工厂实施了轰炸,然而在返航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大黄蜂号航母在预定起飞点之前被日本巡逻船发现,所以这些B25轰炸机不得不提前起飞,这就意味着它们根本就飞不到事先跟国民党政府所约定好的武汉机场降落。
由于飞行技术和其它问题,有一架飞机发生了迷航外加燃油不足的情况,所以飞行员就朝着远东军事基地飞去,现在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过去叫做海参崴的地方。
当轰炸机降落之后飞行员就立刻被苏联军方控制,而这家B25轰炸机也被扣押并开始拆解测绘,直到战争结束这架B25轰炸机才被交还给美方。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这架B25轰炸机是经过特殊改造的,也就是拆掉了所有装甲和航炮,所以图4在制造完成之后,装甲和航炮数量明显不如完全版的B25轰炸机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东部受到日本帝国的威胁,西部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它致力于两条战线上的战争努力,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中型轰炸机,可以到达任何一条战线。苏联的主要力量是它的远程航空,但是这支部队用来管理为数不多的几十架佩-8轰炸机。
随着战争开始接近尾声,西方——尤其是美国——成了苏联的新敌人,这对他们现有的轰炸机群构成了严重挑战,一旦爆发全面战争,这些轰炸机可能会被要求采取行动。新的苏联核计划也是在1943年启动的,这进一步依赖于一个成功的远程、高空武器运载平台。在对德作战期间,美国确实通过租借的方式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其中包括道格拉斯·DC-3运输机和北美B-25中型轰炸机。然而,这两种机身都不能被有效地转换成更合适的角色。苏联确实设法“征用”了一些因紧急情况降落在苏联领土上的四引擎波音B-17飞行堡垒和综合B-24解放者,但这些飞机本身受到限制,已经落后了。
相反,美国正在享受其新的波音B-29超级堡垒四引擎高空远程重型轰炸机的成功,它定期从远处的基地访问日本本土。对这种飞机的需求是由于美国军队在与日本帝国的战斗中需要覆盖广阔的海洋而产生的。由于担心美国的技术优势,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呼吁设计一种类似于B-29的范围和功能。
1944年,苏联的图波列夫和米亚斯切夫公司负责研制这种飞机,但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制造这种飞机。最初的设计由于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而受阻,并且这些早期项目的任何进一步工作都被完全放弃了。然而,在1944年,当三架B- 29在日本本土完成任务后,在紧急情况下降落时,这些B- 29很快成为斯大林的财产,限制苏联最初努力的技术壁垒现在被取消了。图波列夫公司随后被命令简单地复制美国的设计——因此产生了图波列夫“图-4”。原型的首次飞行记录在1947年5月19日,飞机于1949年正式服役。同年开始生产“新”轰炸机,并持续到1952年,最终生产了847架。Tu-4在苏联空军服役,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移交给中国空军。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苏联总共拥有三架完整的B-29轰炸机,第四架在西伯利亚迫降。飞行员在被释放前接受审问时被拘留了几个月——这是苏联的惯用手法。
2
苏联人没有隐瞒他们的Tu-4只是美国B-29的反向工程复制品。这种铆钉在形式和功能上都紧跟美国制造的产品——每一个铆钉都令人惊讶地被考虑在内。基本上,Tu-4结合了苏联的武器、发动机和仪表,以满足苏联对飞机的需求,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B-29的雪茄形机身,并配有玻璃驾驶舱。B-29固有的武器站忠实地位于苏联设计的适当位置。机翼保持安装在中间的单翼飞机,从机身向外延伸一段距离,每个机翼都装有一对大型发动机短舱,装有巨大的四叶片螺旋桨。尾翼由波音公司的商标主导,这是一种大型弯曲的垂直尾翼,具有适用的水平面。起落架只不过是机翼下的两轮主起落架支腿和驾驶舱地板下的两轮前支腿。Tu-4需要由11名人员组成的完整操作团队来操作各种机载系统。动力由4台什维索夫ASh-73TK 18缸气冷径向活塞发动机提供,每台发动机提供2400马力。这使得飞机的最高时速为347英里,航程为3355英里,最高服务高度为36745英尺。相比之下,B-29由4 x Wright R-3350-23/23A涡轮增压径向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2200马力,最高时速为357英里,航程为5600英里,最高服务高度为32000英尺,携带20000磅内部弹药,同时由12x 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和1x 20毫米加农炮防御。
Tu-4的防御由一个10×23毫米的努德尔曼-苏拉诺夫NS-23系列空气炮网络提供。两门大炮安装在四个独立的炮塔上,两门在顶部,两门在机身底部。标准炸弹载荷由6×2,205磅的常规炸弹组成,尽管这些炸弹——在核战争的情况下或在威慑作用中使用——将被单个RDS-1、RDS-3或RDS-5核弹所取代。该飞机的反舰版本使用了一对KS-1“Komet”反舰导弹。
主要生产的“公牛”型号被简称为“图-4”。上述反舰导弹的变种由此发展成为“图-4K”,并适当装备了KS-1“科迈特”反舰导弹。图-4轰炸机的两个进一步的发展也提出了改进成为废弃的图-80和图-85“驳船”名称-只有一个和两个原型分别生产。一种专用的货物运输工具被展示为Tu-75,而一种客机版本则成为Tu-70“卡尔”。这两种设计都没有进入大规模的系列生产,每一种都只出现在“一次性”原型中。1947年8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图西诺机场航空日庆祝活动中,西方观察员首次发现了图-4。庆祝活动期间,三架飞机飞过人群,接着是第四架——这证明苏联掌握了充分复制美国先进技术的能力。Tu-4使苏联将西方目标置于核武器攻击的范围内——这一事实震惊了西方的。
1953年2月,苏联向中国交付了10架图-4轰炸机,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继续使用图-4作为远程战略轰炸机,直到1988年。
直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一直在前线管理他们的Tu-4,这种类型开始让位于新一代的Tu-16轰炸机“獾”战略轰炸机。这些成功的职业生涯最终产生于1000多个例子中。最后一架苏联空军Tu-4于20世纪60年代初退役。
B-29使苏联缩小了技术差距,并为其最伟大的冷战时期的飞机计划奠定了基础——图-95“熊”轰炸机仍将问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军机是如何命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军机是如何命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