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主办26年APEC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主办26年APEC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结束至今七十多年了,为什么亚洲大陆至今未出现亚洲联盟这样的区域组织?
前面毛维准、林民旺等诸位专家老师已经回答得非常好了。我再略作补充。
当前亚洲全面组成亚洲联盟的愿景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亚洲部分地区的一体化尝试还是非常著名的。这其中,以东亚的区域化努力最为突出。东亚地区首先是同欧美存在竞争的经济体,较为依赖欧美的市场,同时一体化程度也远逊于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选择是自身加快一体化进程,塑造自己的区域经济联盟,减少对欧美的经济依赖,并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东亚国家内部也存在产业结构互补、资本技术等互补的情况,进行深度合作完全可行。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就拥有了一个核心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推动东亚的一体化进程。
然而,时至今日,东亚一体化进程仍踟蹰不前。对此的解释有很多,如东亚地区缺失共同的文化基础,政治制度也存在巨大差异。更严重的是,东亚国家间的信任合作基础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逐渐减少,突出的国家就是日本。由于本身经济低迷,加之对中国的战略怀疑,特别是在钓鱼岛争端爆发后,日本反而成为了东亚一体化的阻碍。
未来东亚一体化运动不会消失,其仍存在需求空间。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如果中国逐渐强大,可以更为实质地肩负本地区一体化的责任。同时,日本是否调整东亚的外交政策也会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
国家间联盟,其实只有一个根本原因——对抗某种强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了互相对抗,产生了北约华约。 欧洲国家为了对抗美苏中成立了欧盟。东南亚小国为了对抗美苏中印成立了东盟……一切皆为利益对抗。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我试着回答一下。
主要原因也许是,在亚洲的概念下,所涵盖的地理空间太大了。一般而言,某个概念的范畴越大,界定越不清晰(类属不明晰),认同感也就越弱。按照百度的数据,亚洲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7%,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9.4%。2010年时亚洲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约60.5%。再加上亚洲包含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过大,所以导致这种区域的归属感很弱。
其次,“亚洲”这一概念也是欧洲人建构出来的。近代历史是欧洲人主导的历史,所以现代的地域概念的建构基本都是欧洲人完成的。事实上,欧洲对亚洲概念的建构中,主要是为了“界定”欧洲本身,将欧亚大陆中除了“欧洲”那部分之外,剩余的地域统统纳入到“亚洲”范畴内,所以才有了现在亚洲的地域界限,也导致了亚洲内部的差异性极大。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从地理上说,其他几大洲都有比较明确的地理界标,在自然地理和气候等方面能自成体系。如欧洲的地理范畴与文化边界能够大致相符,但亚洲则缺乏这种一致性。亚洲内部的东亚、南亚本身就足以在自然地理上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有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区域组织存在,却并没有亚洲联盟的存在。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迄今没有哪个国家发出倡议,要搞亚洲联盟的。目前涵盖亚洲各个区域的组织中,貌似只有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是最大的,但是它目前也仅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
这种组织主要是冷战前后的产物,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都沉默在两个超级核大国苏联和美国的核讹诈下,欧洲等老牌强国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后来逐渐出现的联盟组织都是那时候国际环境所致,大家报团取暖,有个风吹草动也好彼此照应照应。
当时以美国的欧盟,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南联盟也就是南斯拉夫等,两大军事力量的对抗。后来苏联终于被美国拖垮,经济崩溃,苏联解散,分裂成今日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好多国家,南联盟后来在被美国搞散,连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都炸了。要不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祖国强大了,你看他们还敢得瑟么。问问中国的二炮和航母吧。下图为苏联解体和南斯拉夫地图。
冷战结束后,基本已经没有国家能威胁到美国了,亲苏的军事联盟也都瓦解,现在世界也不是像以前了,即使搞联盟也是暗地搞了,最重要的一点毕竟是一纸空文,在最后的生死利益关头联盟有用么。还是得靠自己的强大。欢迎大家多退少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主办26年APEC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主办26年APEC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